媒体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乌鲁木齐晚报】南疆复播玉米示范田亩产超800公斤 高产背后藏着哪些科技奥秘?

时间:2025-10-15点击数:


     乌鲁木齐晚报讯(全媒体特派喀什记者江斌伟报道)新疆南疆复播高产玉米水肥关键技术集成成效如何?实收测产数据给出答案。

10月14日,由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主持的自治区党委农办项目《喀什地区高产复播玉米水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正在测产中。记者江斌伟摄

  10月14日,由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主持的自治区农业农村发展创新与服务项目——《喀什地区高产复播玉米水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项目实收测产结果出炉,疏勒县塔孜洪乡17村和罕南力克镇9村两处示范田亩产分别达812.42公斤(110亩)和692.55公斤(128亩),直观印证了技术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标志着南疆复播玉米水肥集成技术已正式落地见效。

丰收的玉米果穗都沉甸甸,黄灿灿的。记者江斌伟摄

  今年6月底,当地在小麦收获后,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土壤生态农业创新团队迅速启动早熟玉米种植,紧扣南疆二茬作物生育期短的特点,为复播玉米争取充足生长时间。
  从田间长势看,两处示范田早熟玉米株高整齐,茎杆虽细却不倒伏,深绿叶片随风翻涌如绿浪;果穗饱满下垂,剥开苞叶可见籽粒排列紧密、色泽黄亮,丰收景象扑面而来。

10月14日,在塔孜洪乡高产示范田。秋阳洒在田野间,连片的玉米秆秆壮叶茂、高度齐整,风拂过便掀起层层波浪,每一株秸秆上坠着的果穗都沉甸甸的,整块田地透着“高产”的蓬勃底气。记者江斌伟摄

  为适配南疆土壤与气候条件,两处示范田以“一穴多株”为核心,采用差异化种植配置。实收产量过程严格按照国家玉米测产技术规范,专家组在每块示范田随机划定3个66.7平方米样方,实收样方内全部玉米产量,采集果穗样本称量单穗重,统计粒数,同步用水分测定仪检测籽粒含水率,经科学折算得出最终亩产数据。

10月14日,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土壤生态农业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王斌(左)和种植户岳亚飞正在示范田查看玉米长势。记者江斌伟摄

  “技术能落地见效,核心是精准破解了南疆复播玉米种植痛点。”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土壤生态农业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王斌说,团队以“一穴多株复播玉米”技术为核心,配套“测土配方施肥”和早熟小粒玉米品种,既贴合当地短生育期需求,又最大化利用土地与水肥光照资源。
  团队副主持人努尔麦麦提·吾守尔补充,下一步将结合南疆不同产区实际优化技术方案,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

10月14日,由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主持的自治区党委农办项目《喀什地区高产复播玉米水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正在测产中。记者江斌伟摄

  “对比当地传统种植模式,此次示范田玉米亩均增产超30%。”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郭文超说,这一结果充分验证该套水肥集成技术在提升南疆复播玉米产量上的显著成效,将为当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具备推广复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