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东天山脚下的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马铃薯高产示范田里,科技赋能下的一个个马铃薯破土而出,绘就乡村振兴图景。
韩启磊种植的“沃土”系列马铃薯,由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选育,搭配脱毒种薯与“种薯健康+根际健康+免疫诱抗”三位一体技术,不仅让马铃薯抗病性显著提升、化学农药用量大幅下降,更在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调控下实现产量飞跃。
“过去亩均产量也就2吨多,现在一亩地4吨多,好地块甚至能到5吨,每亩效益达到4500元以上,这都是农科院技术指导的功劳。”韩启磊说,今年他共种植300亩马铃薯,以“沃土5号”“沃土7号”为主,部分储存、部分由客商在地头直接收购。
作为新疆“高淀粉马铃薯之乡”核心产区,泉子街镇地处天山北麓,海拔1500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冷凉山区气候极适马铃薯生长。近年来,当地持续与新疆农科院深度合作,科研团队结合地域特点选育适宜品种、探索高产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目前我们主推‘疆薯2号’‘沃土5号’‘希森6号’,这些品种产量高、薯形好、抗病性强,既受农户认可,也受市场欢迎。”新疆农科院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高级农艺师李江涛介绍,今年团队还引进早熟品种20余个、晚熟品种20余个、彩色品种10余个开展筛选实验,下一步将通过数据采集推进示范推广,丰富当地品种选择。
科技赋能让泉子街镇马铃薯形成“个大均匀、淀粉含量高、口感软糯”的鲜明特色,成为市场“香饽饽”。加之毗邻首府乌鲁木齐的区位优势,当天采挖的马铃薯下午就能端上消费者餐桌,新鲜度备受认可。“从乌鲁木齐过来拉货,早上采挖下午就能入市,口感好、受欢迎,我们常年在这里收购。”乌鲁木齐客商姬小兵说。
未来,泉子街镇还将依托现有种植与技术优势,逐步建立种薯繁育基地实现自给自足,并借助“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开发有机马铃薯、功能性马铃薯等高端产品,进一步打响当地马铃薯品牌。“我们将持续深化与自治区农科院的合作,让马铃薯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泉子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赵志鹏表示。(任东升 叶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