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文,1965年5月生,1992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曾任第十二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新疆科技特等奖获得者,兼任新疆棉花学会理事,自治区棉花岗位科学家。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田立文的研究生时期。那时的他,在导师的指引下,敏锐地洞察到新疆将成为中国棉花产业的未来。怀揣着对棉花事业的无限憧憬,他毅然奔赴新疆。新疆主产棉区的壮观景象让他震撼不已,但同时也让他开始直面新疆棉花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棉农顶着烈日从早忙到晚,一年辛劳却未必能有理想收获……”田立文常提及当年触动他的场景。正是这份共情,让他立下宏愿:以技术创新为棉农解忧。
从此,田立文开启了科研攻关之路。针对棉花播种保苗率低的问题,田立文通过大量调研和实践,发现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机械,还在于种子质量和农艺等综合配套技术。于是,他创新性地在传统种子精选工艺中加入色选与磁选环节。其研发的磁选机将铁粉渗入裂缝种子,通过N35-52的强磁铁钕铁硼材料打造的输送带转向辊,将裂缝种子吸附在输送带表面,直至其远离该磁辊才掉落,从而实现高效分离。同时,他配套提出“播种深度降至2.5-3.0厘米、播种期推后5-7天、选用籽指9.5克以上种子”的农艺配套技术,将棉花发芽率稳定提升至88%以上,为新疆棉花赢得了科技领域的广泛赞誉。
田立文专家深知,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惠及广大农民。三十多年来,他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与棉农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并针对农民反映的种植方面的问题,带领团队深入研究,结合新疆自然生态特点和种植管理模式,推出与新疆自然生态条件高度匹配的栽培管理技术方案,实实在在为棉农纾困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