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乌鲁木齐晚报】葡萄试验田的“夏日新味”——看科研人员如何种出葡萄新花样

时间:2025-08-14点击数:

正午的阳光把葡萄试验基地烤得发烫,温室大棚的薄膜反射着刺眼的光,棚内温度计指向40℃,而大田的土埂已被晒得发白。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果蔬研究所葡萄创新团队葡萄试验基地(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果实品质调控岗位核心试验基地),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果蔬研究所葡萄创新团队研究员张雯(岗位科学家)正戴着遮阳帽在大棚内给葡萄疏果,指尖划过被阳光晒得发烫的果穗;不远处的大田垄上,韩守安副研究员蹲在索索葡萄藤旁,额角的汗珠滴落在干裂的土块上,瞬间晕开一小片湿痕。

2025年8月的这个正午,温室与大田的葡萄架下,科研人员正与烈日赛跑,守护着枝头上的“创新果实”。

新郁葡萄:从“有核”到“无核”

“你看这串新郁葡萄,颜色是不是比普通品种更鲜红?”张雯摘下一串葡萄,晶莹的果粒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它原为有核品种,穗大粒大,鲜食、制干均可,但现在消费者更爱无核葡萄,科研人员就琢磨着给它脱核。

undefined

新郁葡萄。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果蔬研究所葡萄创新团队副研究员韩守安正在检查套袋中的葡萄生长情况。记者江斌伟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团队尝试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组合,几番试验后,多个组合的处理效果都达到100%无核。

“但新问题来了,无核后果粒会变小。我们又紧接着进行膨大处理,既要保证无核,又不能让粒重减少。没想到意外发现,无核后的新郁葡萄颜色更鲜亮,口感也更甜润,成了‘意外收获’。”韩守安接过话头,手里比划着操作细节。

除了无核化,新郁葡萄还在进行标准化花果管理。花序修剪、疏果、果实膨大…… 一系列精细化操作不仅提升了果实品质,更让葡萄的生长节奏“听话”起来。

张雯指着田垄间预留的通道说,“标准化是为宜机化生产铺路,将来实现机械化采收,这些技术就是基础。”

索索葡萄:小小果粒里藏着药用价值

在试验田一角,几株葡萄藤上挂着密密麻麻的小果粒,每颗还不到1克重,与旁边的新郁葡萄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索索葡萄,新疆传统品种,别看它小,用处可大了。主要用来制干,维吾尔族群众把它当作草药,食用后对身体益处很多。”韩守安轻轻摘下一粒说道。

作为本土品种,索索葡萄承载着地方特色和民族智慧。“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提升它的产量和品质,让这颗‘小珍珠’既能保留传统价值,又能适应现代市场。”张雯接过话茬。目前团队正探索更科学的栽培模式,让索索葡萄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早红提:“早熟替代者”抢占市场先机

“再尝尝这个早红提,跟红地球(红提)比,有啥不一样?”张雯递过来一串紫红色葡萄,果香扑面而来。入口瞬间,浓郁的果味在舌尖散开。果然如她所说,早红提的果香比普通红提更突出。

一串早红提葡萄。紫红色葡萄,果香扑面而来。入口瞬间,浓郁的果味在舌尖散开。记者江斌伟摄

韩守安蹲下身,对比着两株葡萄的挂果情况,“早红提的优势很明显:果穗整齐漂亮,颜色更鲜艳,关键是成熟时间更早。在市场上,‘早一步’就意味着‘多一分机会’,我们认为它完全可以成为红提的替代品种,帮种植户抢占先机。”

K2葡萄:天生无核且攻克“着色难题”

走到试验田深处,一串翠绿中带着淡淡红晕的葡萄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果蔬研究所葡萄创新团队研究员张雯在田间给无核处理的新郁葡萄疏果。无核后的新郁葡萄颜色更鲜亮,口感也更甜润。记者江斌伟摄

“这是K2葡萄,江苏育种团队培育的鲜食品种,天生无核,只有点残核。”张雯介绍道,“自然栽培下,粒重能达到8至10克,最特别的是冷藏后口感脆爽,跟传统葡萄完全不一样。”

不过,种植K2葡萄也有“小烦恼”,即着色不均匀。“你看这串,有的果粒已经泛红,有的还是青的。”韩守安指着果穗解释。目前,团队正在试验配套栽培技术,比如调整光照、优化水肥,就是为了提升着色率。韩守安认为,待攻克了这一问题,它的推广前景会非常好。

新疆是我国葡萄传统优势产区。2022年栽培面积12.07万公顷,产量316万吨,产量和面积均占全国首位,其中鲜食(制干)兼用品种面积占总面积的85%左右,酿酒葡萄占15%左右。同时,葡萄是新疆最具优势的果树之一,产品类型包括鲜食、制干葡萄和酿酒,其中鲜食葡萄产量200万吨左右,40万吨左右销售至疆外市场;同时新疆也是我国唯一的葡萄干集中生产地,年消耗葡萄鲜果70万~85万吨,生产葡萄干15万~18万吨,占全国葡萄干总产量的98%以上。经过多年发展,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葡萄酒原料生产基地,葡萄酒产业是新疆“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

每颗葡萄都藏着科研温度

夕阳西下,试验田里的葡萄还在贪婪地吸收着阳光,葡萄叶折射出橙红的光,将一串串果实映照得愈发饱满。

从新郁葡萄的“无核变身”,到索索葡萄的“传统新生”,再到早红提的“早熟优势”、K2葡萄的“脆爽突破”,科研团队扎根一线,用科技为葡萄赋能,让每一串果实都藏着 “创新的味道”。

这味道里,有新郁葡萄无核后更鲜红的惊喜,有索索葡萄传承千年的药用底蕴,有早红提抢“鲜”市场的底气,更有K2葡萄突破传统口感的大胆尝试。

正如张雯所言:“葡萄种植不止于‘结果’,更在于‘结好果’,让新疆葡萄既保留本土特色,又能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正是科研团队追寻的目标。”

从温室到大田,从品种改良到技术适配,科研团队所做的每一步,都是想让新疆的葡萄不仅长得好,更能卖得好,让种植户的腰包鼓起来,让更多人尝到这里的阳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