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乌鲁木齐晚报】杏子去核加工实现自动化作业——新疆科研人员在杏自动定向去核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时间:2025-02-05点击数:

乌鲁木齐晚报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报道)随着机器运转,一颗颗鲜杏就能以果脐朝上的统一姿态,经流水化作业精准去核。如今,新疆科研人员通过三年攻关,成功破解以往鲜杏加工成罐头、果汁等去核难题,让鲜杏精深加工跃上新台阶,助推杏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业过程。受访者供图

近日,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特色林果装备工程技术学科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农业信息处理》上发表了题为《一种杏子姿态估计与调整的动态检测杏果和果脐新方法》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动态检测杏果和果脐位置,并对杏果进行自动化调整使果脐朝上达到去核姿态,为自动化杏去核装备研发提供重要技术基础。

鲜杏制成杏脯,加工成罐头、果汁、果酱等可以延伸杏产业链,提高其经济价值,减少鲜杏贮运损失,而去核是实现鲜杏精深加工的关键,现有去核机自动化水平较低,杏果姿态需人工摆放调整,效率低,制约杏去核规模化加工。

 取核的鲜杏。受访者供图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毛吾兰说,三年前,团队启动《鲜杏去核机自动定位装置的机理研究与试验》,今年4月即将结题。

该研究在前期机械去核以及定向去核研究基础上,通过搭建深度学习网络训练环境、进行模型训练与参数调优、验证检测效果等一系列步骤,成功确定了针对鲜杏检测的YOLOv8s模型。根据该方法,团队设计并制作了一款鲜杏定向去核装置及自适应随机姿态调整系统,实现了鲜杏高准确率和低损失率去核加工。

“目前相关实验正在进一步验证过程中,为鲜杏产业化生产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毛吾兰说,这一研究成果对推动鲜杏加工规模化,实现加工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技术还可拓展至其他核果类水果,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巨大潜在应用价值。

随着机器运转,一颗颗鲜杏就能以果脐朝上的统一姿态,经流水化作业精准去核,成功破解以往鲜杏加工成罐头、果汁等去核难题,让鲜杏精深加工跃上新台阶。图为作业过程。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新疆杏的栽培面积为100多万亩,年产量近10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之首。

毛吾兰为论文第一作者,朱占江研究员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傅隆生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新疆天山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