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新疆新闻联播):今年,新疆粮食单产水平跃升全国第一、小麦、玉米大面积单产包揽全国多项纪录,近三年来,全疆粮食增产超百亿斤。系列报道《粮食单产全国第一背后的新疆实力》今天播出第二篇: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助力打造“塞上粮仓”。
落实“区内结余、供给国家”粮食生产方针,坚持“优结构、扩面积、攻单产、提产能”,今年,新疆粮食平均单产达524.8公斤/亩,较全国平均单产高出130公斤,单产增量是全国平均单产增量的近5倍。其中,小麦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相比去年提高13.1公斤;玉米单产636.6公斤,同比增加23.9公斤。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百亩攻关 千亩创建 万亩示范”,更是让新疆包揽多项小麦、玉米大面积单产全国纪录,还建成了全国首个百万亩“吨粮田”。伊宁县喀什镇种植户刘世昌今年种的1.7万亩玉米田,就以平均亩产1392.7公斤刷新了全国万亩田单产纪录。
伊宁县喀什镇玉米种植户 刘世昌:通过一些科学的管理办法,选择了一些高密度的、抗逆性强的一些品种,采取了“少食多餐”水肥一体化,明年我们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创佳绩。
刘世昌所说的科学管理办法,来自于新疆编制的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这部“粮食生产教科书”,集成推广了合理密植、干播湿出、精准水肥调控、免耕复播等关键技术,助力大面积单产提升。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 董道发:打造了“百亩攻关、千亩创建、万亩示范”高产示范田3058个、面积729.3万亩,辐射带动全区小麦一半以上单产过千斤、玉米三成以上实现“一季吨粮田”。
这些大面积高产纪录证明,新疆的粮食高产技术已突破试验阶段,具备在实际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基础,可以挖掘更多增产潜力。
与北疆“一季吨粮田”不同,在南疆,各个专家团队正在逐步突破“两季吨粮田”瓶颈。在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团队正加快选育优良品种,推广玉米免耕复播技术,示范种植的200万亩“冬小麦+复播玉米”实现粮食亩产量1350公斤左右,两年内有望提高到1400公斤。
喀什地区农业技术中心粮食作物室主任 刘忠堂:在小麦收割后第一时间免耕播种玉米,充分利用有效积温,实现了玉米适时早种、适当延收,保障粮食安全。
今年,新疆还大力实施“品种+专家团队”包联指导机制,引导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力量向南疆倾斜。如今,新疆三分之一的试验站设在南疆、三分之一的专家团队进驻南疆,推动解决粮食关键技术难题,把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
自治区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 李建疆:组织各地实施品种优化布局、密植增效、全程机械化标准作业、水肥一体化、机收减损等先进栽培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让)新疆粮食作物不断创造全国单产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