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能够阅读《吴明珠院士传》,在深入了解吴明珠院士非凡一生的同时,我深为她的卓越贡献和农业科学领域的成就所感动。此书全面详尽的叙述,生动展现了吴明珠院士如何凭借对农业的深厚热爱,从一位有志青年成长为我国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农业科学家。吴院士一生不懈追求与贡献,不仅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楷模,更激励我在专业领域不断前进。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深刻感受:
一、志在家国:家国天下,学农成为执念
“我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农业基础相当薄弱,而农业的落后根本上是科学技术的落后。现在,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农业方面的人才,老师鼓励我们学农,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在潘老师的启发下,她意识到农业是国家的根基,落后的农业技术是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潘老师的话语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决心将毕生所学奉献给农业生产,帮助国家克服粮食短缺的问题。吴老师深知农业工作的辛苦和挑战,但她坚信,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先要经历苦难才能成就大业。面对父亲的担忧和劝说,她更加坚定地表明了学农的决心,并做好了吃苦的准备。1949年,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园艺系,开始了她的农业科学之旅。她的选择不仅基于个人的兴趣和理想,更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愿意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农业科技事业,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贡献力量。
二、赴需先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吴明珠老师曾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到边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哪儿都行。”这份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热爱以及对农业事业的执着追求,同样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1955年11月,吴老师终于如愿以偿,怀着满腔热血来到了新疆,投身于边疆农业建设的最前线。作为一位刚刚踏上这片热土的科研人员,我深受吴老师的事迹所鼓舞。吴老师的精神和行动,为我国农业科学发展树立了标杆。她所展现的无私奉献和对农业事业的执着,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和指路明灯。我将以她为榜样,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脚踏实地,坚持创新,致力于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化贡献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任务多么艰巨,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祖国和人民,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南北辉映:北疆明珠,南国生辉
自1989年应用推广以来,“早佳8424”遍及大半个中国,并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凭借这一杰出的品种,吴明珠老师获得了极大的个人成就,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农业领域。然而,面对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荣誉,吴老师始终认为所有的优秀品种都属于全社会,没有理由占为己有,这种宽广的胸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非一般人所能及。吴明珠老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研工作者,更是一位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社会贡献者。她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分享的精神,让我们深刻理解到科研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就,更是为了造福社会,推动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吴老师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科研人员学习和践行。在物质利益面前,她能够保持清醒和自律,选择将成果贡献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这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由衷地尊重和敬佩。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以身作则、大公无私的科研精神典范,引领我们朝着科研的高尚境界不断迈进。
四、天山种爱:天山南北,她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吴老师如同珍视生命般珍视民族团结,她对少数民族的乡亲们充满深情,以真挚的情感、坦诚的态度相待,对他们总是多加一份厚爱,关怀备至。她以一颗纯真善良且真诚的心,赢得了各族兄姐妹的深深信赖与尊敬。”吴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对民族团结的崇高尊重和维护,她的行动不仅仅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由心而发的行为表现。在当今社会,能像吴老师这样珍视和维护民族团结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的。她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关怀,更是对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贡献。每个人都应该像吴老师一样,以开放的心态和真诚的情感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民族,这样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我将扎根新疆,投身于农业科研和社会发展,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农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以吴老师为榜样,积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不断优化改进农业技术。我坚信科研成果应普惠于社会,愿意无保留地分享我的发现和创新,以减少贫困和不平等。同时,我将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事们和农民朋友们携手合作,尊重文化和观点的差异,共同推动科研工作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作物研究所党总支 任岩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