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专题网

    党建专题网

      党建专题网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专题网 - 正文

      《吴明珠传》读后感:甘甜背后的坚守与奉献

      时间:2025-07-03点击数:

      作为新疆农业科学院的一名科研人员,我有幸阅读了《把甘甜献给你——吴明珠院士传》这本书。这本书令我深受启发,感慨万千。吴明珠院士的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学家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作为青年科研人员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中国现代农业科学的壮阔画卷中,吴明珠院士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毕生精力为祖国的西甜瓜育种事业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把甘甜献给你—吴明珠院士传》这部传记作品,不仅记录了一位杰出农业科学家的人生轨迹,更是一部关于坚守、创新与爱国精神的时代史诗。通过深入阅读这部近40万字的传记,我得以走进这位“中国西甜瓜之母”的内心世界,感受她从长江女儿到戈壁滩“阿依木汗”的身份转变,理解她为何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自找苦吃”,最终为我们带来“吃瓜自由”的甜蜜果实。

      翻开《把甘甜献给你—吴明珠院士传》,最令人震撼的是吴明珠院士在科研道路上所展现的非凡毅力与创新精神。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后,这位“长江女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当时条件极为艰苦的新疆作为科研基地,开始了她与西甜瓜相伴的一生。书中详细记录了她如何从零开始,在戈壁滩上建立起“阿依木汗”实验基地,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科研条件,她从未退缩。主创团队为撰写这部传记,曾往返奔波逾27000公里,访谈近百人,翻阅数百万字档案文献,这些一手资料生动再现了吴明珠院士在科研第一线的奋斗场景。吴明珠院士的科研历程完美诠释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在建国初期,我国的西甜瓜育种技术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正是吴明珠带领团队通过“南繁北育”的创新模式,利用海南岛独特的气候条件进行加代育种,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她每年像候鸟一样往返于新疆和海南之间,这种“瓜痴”般的精神最终使我国西甜瓜产业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华丽转身,构建起世界领先的育种技术平台。她培育出的优质甜瓜品种不仅丰富了国人的“果盘子”,更使中国西甜瓜育种技术站在了世界前列,成为一张闪亮的“甜蜜名片”。

      《把甘甜献给你——吴明珠院士传》之所以感人至深,不仅在于它记录了吴明珠院士的科研成就,更在于它生动刻画了这位科学巨匠丰富而立体的人格形象。通过传记中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他人回忆,一个坚韧不拔、淡泊名利、充满爱心的科学家形象跃然纸上。西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卫国在传记发布会上这样评价她:“吴明珠院士几十年如一日与泥土和甜瓜为伴,把对瓜类育种的极致热爱献给边陲田埂,把深厚的爱国情怀融入科技兴国的理想信念,是一位勇攀科技高峰的‘追光者’。”这段评价精准概括了吴明珠院士的人格特质——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完美结合。传记中特别突出了吴明珠院士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品格。从长江流域到新疆戈壁,从政府官员到田间“瓜专员”,她的人生经历了多次重大转折,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她对西甜瓜育种事业的执着从未改变。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特殊时期,她的科研工作被迫中断,但她依然想方设法保存珍贵的育种材料,甚至冒着风险将一些重要品种分散种植在信任的农民家中。这种在逆境中依然坚守初心的精神,展现了一个真正科学家的风骨。这种主动选择艰苦、在磨难中前行的精神,在当今舒适至上的社会风气中显得尤为珍贵。书中详细描述了她多次放弃调回内地工作的机会,坚持留在新疆农业科研第一线的选择。当组织上考虑调她回武汉工作时,她的回答是:“新疆的甜瓜育种工作刚起步,我不能走。”这种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需要之下的选择,体现了一代科学家的崇高精神境界。传记作者刘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吴明珠院士对祖国边疆的热爱、对农民兄弟的深情、对科研事业的忠诚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研行动。

      读完这部传记,我深深理解了“瓜儿为什么这么甜,是因为她一生都在自找苦吃”的深刻含义。吴明珠院士用一生的“苦”换来了亿万人民的“甜”,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未来的日子里,每当我品尝到甜美的瓜果时,都会想起这位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农业科技的伟大女性,并以她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耕耘,为社会贡献一份“甘甜”。作为新疆农业科学院的一名青年科研人员,我将以吴院士为榜样,坚定信念,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服务社会,甘于奉献,传承精神,勇担使命,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党支部 赵孟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