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报道)近日,新疆复播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高产示范田实测验收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莎车县、疏勒县开展。其中岳普湖县表现突出:铁热木镇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1048.85公斤,突破南疆复播玉米“吨粮田”;巴依阿瓦提乡千亩示范田平均亩产789.60公斤,双双创下新疆复播玉米不同种植模式高产纪录。

专家测产组正在田间测产。受访者供图
此次测产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及自治区农业农村部门联合组建专家组执行,严格遵循规范流程,每块示范田随机选3至5个测产点(每点1分地),折算14%标准水分后确定产量,确保数据可靠。
高产示范田测产的玉米株高超3米、果穗壮硕,每亩7400多株的种植密度搭配40厘米与60厘米宽窄行布局,成为高产关键之一。岳普湖县百亩攻关田高产的核心,是引进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杨杰团队研发的“冬播孜然+中晚熟玉米+玉米晚收+冬麦晚播”模式。

创下新疆复播玉米不同种植模式高产纪录的高产示范田,玉米果穗饱满,一派丰收景象。受访者供图
“5月底收孜然后,6月初就能播玉米,抢时早播10到15天,玉米生育期延长至100到120天,光热利用率提高10%,相当于1亩地长出1亩半地的热量价值。”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研究员杨杰解释,该模式是对传统“两早配套”模式的创新升级。
新模式让村民切实受益。岳普湖县铁热木镇协开尔村村民阿卜杜力木·如孜算了笔账:“过去种青贮玉米每亩卖700元左右,种籽粒玉米卖2000元以上,今年种孜然加籽粒玉米,能卖到3800元以上。”
杨杰说,预计未来3至5年,“冬播作物+复播玉米”模式将在南疆逐步推广。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顾日良认为,该模式打破“先种麦子后种玉米”固定思维,各地可灵活选冬播作物,能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前提下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对国家粮食总产量增加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