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新疆的现代农业,就绕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涂治。
涂治,被人誉为新疆现代农业的奠基人、先驱者、开创人……
这些头衔之重,非一般人可以承受。

但对于了解新疆农业发展的人来说,这些荣誉、这些头衔放在涂治的头上,一点也不为过。更有人坦言,这些荣誉非涂治莫属。

建国初期新疆和“农”字沾边的单位和机构,几乎都有涂治的身影。

从农林厅、到八一农学院、再到新疆农林牧科研所(现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科学院,全疆80多个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站……这些单位,都是因他倡导建议,由他组织筹建的。
新疆天山南北留下涂治的脚印,田埂稻田到处都有涂治的身影。涂治对新疆农业的思索与建议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获着知识的稻香。
他提出发展农业,首先要营造林带,然后再生产粮食。这一建议为新疆农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954年,由涂治担任总指挥,在玛纳斯河流域获得2万亩棉花大丰收,创全国植棉高产纪录,推翻了西方学者“北纬45°地区不能植棉”的论断,成功地将中国棉区向北推移。
他是第一个把国外农林牧三结合的草田轮作制介绍到中国的农学家,并结合新疆实际积极推行。
+
他主张在新疆搞单倍体育种,进行喷灌试验,推广水稻塑料薄膜育秧等先进技术。
为新疆农业的连续10多年丰收奠定了科学基础。

他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与生产结合的方针,坚持走农林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大农业道路,重视发展农业科研事业,强调因地制宜地解决新疆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建立了农科教体系,促进科研、生产、教学相结合,为新疆农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