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乌鲁木齐晚报】博物志·新知丨科技人员巧施“蜂计” 虫少粮优助增收

时间:2025-07-25点击数: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江斌伟

这几天,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安格里格镇克热雅哈得村,热风裹挟着玉米叶的清香扑面而来。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技术骨干们手持蜂球包装袋,将一个个载满螟黄赤眼蜂的蜂球轻轻卡在玉米秸秆上,在此巧施“蜂计”。

眼下,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的鲜食玉米田里,热风裹挟着玉米叶的清香扑面而来。受访者提供

这片鲜食玉米示范田属于新疆圣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在此建立鲜食玉米绿色栽培技术示范田。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高级农艺师丁万红说,通过投放赤眼蜂进行虫害绿色生物防治,可有效减少农药残留,我们带来600万头螟黄赤眼蜂用于防治鲜食玉米田玉米螟,通过“以蜂治虫”,从而提升鲜食玉米品质,助力鲜食玉米产业提质增效。

经温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等组成的技术人员调查组调查显示,示范地玉米螟卵块寄生率高达77.36%,穗部害虫(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减退率达87.22%,虫口总量减少65.76%,有效降低害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绿色农业树立新样板,试验效果显著。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高级农艺师正在鲜食玉米示范田给田间管理人员展示投放赤眼蜂标准和方法。受访者提供

此次试验采用“精准释放+动态监测”技术,蜂球羽化率达78.42%,可见螟黄赤眼蜂在温泉县气候条件下适应性良好。相较于传统农药防治,该技术既减少环境污染,又显著提升玉米品质,特别适合鲜食玉米这类高附加值作物。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吐尔逊·阿合买提算了一笔账:“从经济效益来看,示范区综合防效达89.39%,亩均挽回产量损失42公斤,总增收0.924万元;同时,因减少农药使用,亩均节约防治成本4元,总节支0.24万元,累计新增效益1.164万元。”

参与农户李晨说:“种地还得跟着专家学,放了一群小小的虫子,不用打药,玉米更健康,卖价也更高。”

项目累计培训农技人员及农户80余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支懂技术、会操作的生物防治队伍打下基础。

温泉县计划明年继续开展相关培训,让更多农户享受绿色农业红利。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正高级农艺师唐勇认为,螟黄赤眼蜂对鲜食玉米等经济作物意义重大,建议纳入自治区绿色农业补贴政策,加速推广应用。温泉县的成功实践,为玉米害虫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为全疆农业绿色转型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