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乌鲁木齐晚报】致敬劳动者!五一,他们仍在岗位上发光

时间:2025-05-06点击数: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盖煜 牟敏 饶俊华 江斌伟 梁淑芳 贾梦妍 王璇 史传芝 王丽娜

  五一国际劳动节,当人们沉浸于春日的湖光山色时,总有一群劳动者用默默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在订单高峰期争分夺秒,将期待准时送达;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用扫帚勾勒出城市的整洁轮廓;稳握方向盘的公交司机,将平安与便捷写进每一段行程;背着药箱走家串户的社区医生,用脚步织就健康防护网;攀爬于脚手架上的建筑工人,以焊花为笔,描绘城市新高度;景点志愿者在烈日下热情服务,用微笑点亮游客的旅途;执勤交警伫立在车水马龙间,用标准的手势守护着道路安全……

  平凡孕育伟大,坚守成就不凡。这些忙碌的身影,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汗水、传递温暖、守护平安,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的深刻内涵,以无私奉献为节日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明亮的底色。

  农业专家杨金钰:用“种草改土”激活土地“生命力”

  51日一早,微凉的风掠过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内的一片试验田,苜蓿嫩绿的叶片间,偶见淡紫色小花苞在阳光下轻轻颤动,草木樨细碎的叶片也随风舒展。

  这片试验田位于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自治区优质饲草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杨金钰蹲在田间,一旁的助手递来土壤温室气体监测仪,杨金钰将集气装置缓缓插入土中,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杨金钰研究员蹲在田垄间,正在使用相关仪器,测试收集数据。记者江斌伟摄

  她抓起一把土感受松软度,解释起一旁随风摆动的苜蓿和草木樨:“作为优质豆科饲草,它们固氮能力强、根系发达,轮作可显著提升连作农田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草木樨翻压还田后还是天然绿肥,能有效培肥地力。

  在灰漠土区,该团队采用苜蓿(草木樨)—棉花等草田轮作、间作套种等试验,持续探索适应不同农业生态区的种植模式,为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暮色渐浓,试验田里依然忙碌。杨金钰轻抚已进入孕蕾初期的苜蓿,再过十天左右便是最佳收获期,也是采集数据关键节点。

  交警王吉平“护航”群众平安出行

  “一定注意保持安全距离,有序通行……”51日早上,在高新区(新市区)铁路局路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新市区交警大队阿勒泰路中队指导员王吉平正在指挥车辆有序通行,这是他在路上坚守的第12个“五一”假期。

5月1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新市区交警大队阿勒泰路中队指导员王吉平正在为群众指引路线。记者饶俊华摄

  “就在前方不远,车辆比较少,可以在附近寻找停车场停放车辆,步行前往。”当一名游客驾车到路口询问想去北京路汇嘉时代购物中心时,王吉平向他指引了路线和附近停车区域

  “我们全员在岗,就是为了确保广大市民和游客平安出行。”王吉平说,他们一大早就对周边商超、易肇事肇祸路段安排了警力,采取巡逻和定点执勤方式加强路面秩序管理,确保周边道路畅通,对轻微事故快速处置,避免造成道路拥堵,在执勤过程中也会对个别不文明出行行为进行纠正。

  当日,在全市各商超、公园和景区附近道路,都有交警现场指挥身影,他们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维护交通秩序,在繁忙的交通路口处疏导车流,他们忙碌的身影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社区医生谭青春:一句句叮咛守护居民健康

  519沙依巴克区平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诊室内,主治医师谭青春早早换上白大褂,翻开预约登记表这个假期,他的日程依然排得满满当当。

5月1日,沙依巴克区平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诊室内,主治医师谭青春(左)正在为75岁的李永积做检查。记者盖煜摄

  “谭医生,我这两天要出门,降糖药能多开一盒吗?54岁的刘荫俊推门进来,语气带着几分急切。“药量不能随意调整,您外出要注意定时监测血糖,包里备点无糖饼干。”谭青春一边开药,一边指着桌上的饮食指导单叮嘱:“您看这‘三减三健’口诀,少油少盐的菜谱我帮您圈好了。”刘荫俊点头笑道:“听你的,我路上带着!”

  诊室外,75岁的李永积拄着拐杖缓缓挪步,老伴搀着他焦急张望。“脚趾疼得走不了路,怕是糖尿病惹的?”老人脱下袜子,脚趾已微微发红。谭青春俯身检查,用棉签轻触皮肤:“老爷子,血糖控制得还行,但末梢神经可能受损了。今天先开点营养神经的药,下周来复查下肢血管彩超。”李爷爷长舒一口气:“过节还能找到医生,我这心总算落定了。”

  中午趁着午休时间,谭青春背起出诊包赶往林森国际小区,他是71居民李水荣的家庭医生,这几天没见着李水荣出门,便过去看看

  敲门声刚落,老人颤巍巍迎上来:“谭医生,我这腿肿得厉害……”谭青春便为她测量血压、查看足部:“阿姨,血糖仪用了吗?我教您记录‘七日血糖表’,下次带过来。”临走时,顺手拎走门口的垃圾袋:“天热食物容易变质,隔夜菜千万别吃。”

  “节假日居民健康需求更迫切,我们多跑一趟,他们就能少一分焦虑。”谭青春整理着当24份健康档案这个“五一”,平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都坚守岗位,他们的听诊器与药箱,丈量着社区每一寸角落;一句句叮咛,织就了最朴实的健康守护网。

  公交驾驶员郭刚:用责任与温情守护市民出行路

  “大妈,小心脚下,我来扶您!”51日,在高家庄公交站点,46岁的市公交集团经营六部104路公交车驾驶员郭刚一边搀扶拄拐杖的老人落座,一边叮嘱乘客注意安全。这位自治区劳动模范,正用25年如一日的坚守,温暖着城市的流动风景线。

46岁的市公交集团经营六部104路公交车驾驶员郭刚发车前对车辆进行检查和清洁。记者梁淑芳摄

  在劳动街公交站,一名游客焦急地拍打车门师傅,去国际大巴扎咋走?”郭刚迅速回应:“您坐反方向了,对面乘坐104路车直达,注意看站牌!”像这样的指路场景,每天要重复十几次。凭借对线路的熟悉,他被乘客称为“活地图”。

  2023五一假期,两名外地游客误乘104路到终点站规划一路停车场。郭刚发现后,顾不上休息,主动带着两人步行10分钟找到正确换乘点。“看到他们顺利出发,我心里才踏实。”郭刚笑着说。

  车辆维护也是郭刚的“心头事”。每天出车前,他都要仔细检查轮胎、刹车,甚至连空气滤芯都亲自清理。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车辆不仅能耗低,还连续三年在企业爱车评比中夺冠。

46岁的市公交集团经营六部104路公交车驾驶员郭刚发车前对车辆进行检查和清洁。记者梁淑芳摄

  郭刚的104路公交车继续驶向下一站。对他而言,每一次平稳停靠、每一句耐心解答,都是对“干一行、爱一行”最生动的诠释

  建筑工人刘庆军:坚守岗位是建筑工人的光荣与责任

  “劳动节嘛,肯定要用劳动来过节!”51日,在位于高新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的银朵兰中药民族药产业园产前区的综合办公楼内,新疆新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人刘庆军正在进行构造柱的支设。

5月1日,在位于高新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的银朵兰中药民族药产业园产前区的综合办公楼内,新疆新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人刘庆军正在进行构造柱的支设。记者石磊摄

  来自山东的刘庆军在新疆做建筑行业已经20年。作为一名木工,刘庆军凭借经验就能知道所需木方的长度,但他依然会根据支模的高度和形状来精心加工木方,确保每一根立杆能够有效支撑模板。

  刘庆军说,习惯了,当木工的不能光考虑自己。构造柱支设完成后,也方便其他工人浇筑混凝土,甚至会有助于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所以每个工种都很重要,我们要协同作业,有序推进工期。”刘庆军说,他2022年就在银朵兰中药民族药产业园干活了,目前生产区已经建设完成。

5月1日,在位于高新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的银朵兰中药民族药产业园产前区的综合办公楼内,新疆新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人刘庆军正在进行构造柱的支设。记者石磊摄

  “每当一栋大楼接近尾声,我们都会感到由衷地欣慰。这是我们辛勤劳动的结晶,见证了我们的付出与成就。”刘庆军说,在他看来,劳动节坚守岗位,是一名建筑工人的光荣与责任

  外卖骑手阿卜杜如苏力·图尔洪:按时配送每一单外卖

  餐箱认真消毒、检查车辆电池情况、佩戴好头盔和防晒面巾……51日一大早,美团外卖时代广场站点骑手阿卜杜如苏力·图尔洪开始了一天的配送工作。

  当第一单,阿卜杜如苏力·图尔洪要从光明路附近的一家早餐店,将两碗打包好的鸡肉馄饨送到北门附近的一个家属院。接到订单后,他迅速放好外卖,沿着道路右侧,平稳地向目的地骑行。

图为5月1日,美团外卖时代广场站点骑手阿卜杜如苏力·图尔洪正在取餐,准备配送外卖。记者王璇摄

  今年27岁的阿卜杜如苏力·图尔洪来乌鲁木齐工作已经4年了,从入职美团外卖骑手以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稳定收入,今年已经将在乌鲁木齐买房安家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我们这个工作,只要踏实努力肯干,就能得到稳定收入,我现在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每个月还能给家里补贴一些。父母从小就告诉我,劳动是最光荣的,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更好的生活。”阿卜杜如苏力·图尔洪说,做好外卖骑手的工作,认真仔细最重要,不要拿错订单,不要耽误时间,热情为商家和顾客服务。

  中午,阿卜杜如苏力·图尔洪趁着午餐高峰期过后,在光明路附近的户外工作者驿站休息了片刻,喝点水,歇歇脚,顺便给手机充充电。

  “现在关心我们骑手的相关部门挺多的,我经常能收到慰问品,平台和公司的福利待遇也挺好,补贴都能及时到位,乌鲁木齐是一座让人觉得很温暖的城市。” 阿卜杜如苏力·图尔洪说,他坚信,通过自己踏实努力劳动,一定能早日实现在乌鲁木齐买房安家的愿望。

  环卫工人王亚玲: 珍惜热爱这份工作

  519时,明喆城市管家环卫工人王亚玲戴好手套和口罩,拿着扫帚和簸箕,向自己所负责的沙依巴克区和田街路段走去。

  今年43岁的王亚玲干环卫工作7年了,至今仍清晰记得自己上岗的第一天,从事环卫工作这些年来,她每天行走在和田街周边的每一条巷道,这片区域,哪里有小坑、哪里会“藏”着垃圾,她轻车熟路。

  假期期间,和田二街作为我市网红打卡点之一,人流量、车流量大,产生的垃圾量也相应增多,这就要求王亚玲打起十二分精神,和同事们分工协作,保持街道干净整洁。

  “街角容易藏污纳垢,天气升温,还要注意及时清掏街边垃圾桶,不然容易产生异味……”王亚玲边干边说,麻利地将垃圾倒入清扫车内。

  虽然每天和垃圾打交道,但王亚玲觉得挺好的。“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五一’假期前,我还收到了爱心企业送来的防晒帽子等礼物,我得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和关爱,好好干。”王亚玲说。

  阳光下,环卫工人们的身影,成为城市最温暖亮丽的风景线……

  高速服务区经理王紫微精细化服务助力旅客愉悦出行

  51日,G30连霍高速上的三坪服务区,车流、客流比平常有所增加。热水区、卫生间、母婴室、司机之家、停车场……服务区经理王紫微忙碌的脚步穿梭在各个角落,查看各种服务保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三坪服务区经理王紫微正在服务区超市查看商品供应情况。记者史传芝摄

  “假期到来,车流、客流增加,我们更是不能放松,要持续为过往司乘旅客提供贴心服务,全力满足旅客需求。”王紫微说,截至当12时左右,出乌鲁木齐方向人流约1.2万人次,比日常多了不少,但是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各项保障措施守护旅客出行路。

  “欢迎来到三坪服务区,我们免费提供绿豆汤,请问您需要吗?”面对走进服务区的旅客,王紫微和同事微笑迎接。他说,假日期间,不仅保障超市购物、小吃档口等正常经营供应充足,24小时免费开放热水区、卫生间、母婴室、司机之家、加油等服务,也为旅客送上绿豆汤、西瓜等水果饮品,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三坪服务区经理王紫微(左)协助司乘人员维修车辆。记者史传芝摄

  随着当下新能源汽车成为越来越多过往司乘的出行选择,为缓解旅客旅途中的充电难题,三坪服务区两侧设置了6个充电桩12把枪,力求为出行的司乘提供更好地保障。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过往司乘旅途的重要休息驿站,我们全员在岗做好服务,让旅客出行更愉悦、更温暖。”王紫微说。

  景区志愿者阿热孜古丽·依米提:为游客做好各项服务

  在 “五一” 假期的热闹氛围里,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人潮涌动间,25 岁的景区志愿者阿热孜古丽·依米提和伙伴们坚守岗位,为景区和谐运转默默付出,成为这个假期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坚守岗位的景区志愿者阿热孜古丽·米提,在景区为游客指路。记者王丽娜摄

  9 30阿热孜古丽·依米提已经和同事们集合完毕,分赴各自岗位,迎接第一波游客到来。

  “天气渐渐热了,游客们也来得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才能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玩得舒心、尽兴。” 阿热孜古丽・依米提说。

  说话间,游客陆续进入景区。作为一名景区志愿者,从游客踏入景区的那一刻起,她的眼中便充满了需要处理的事务。

  “麻烦你帮我们一家拍张合影。” 看到身着橙色工作服的阿热孜古丽·依米提,游客李翠翠上前寻求帮助。

  帮游客拍照、为游客指路、劝导吸烟游客前往吸烟点……这样的动作,阿热孜古丽·依米提每天不知要重复多少遍,但她的脸上始终挂着热情的微笑。面对来自各地的游客,她能迅速判断其需求,精准提供方向指引,让游客不再迷茫。

  “大巴扎是展示新疆的窗口,我们会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八方游客拥有宾至如归的旅游体验。” 阿热孜古丽·依米提赶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