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可口的杏子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杏子好吃树难栽,频发的低温晚霜灾害、主栽品种单一等问题,正制约着新疆杏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对这些挑战,如何破局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会议场景
4月18日,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杏育种与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果蔬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旨在进一步丰富新疆杏品种,破解杏树易受低温晚霜危害、低产低效园和新建园机械化水平低等系列难题,为“甜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作为我国杏产业核心产区,新疆杏树种植面积超过170万亩,广泛分布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9个地州的40多个县市,其中,鲜食杏树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0%以上,是新疆林果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杏产业也为种植者带来可观的收益,占其总收入的50%至70%,是种植户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
项目组负责人、自治区农科院果蔬研究所研究员谢辉介绍,项目团队将围绕杏资源创新利用、杏育种方法研究、低温晚霜灾害预防等关键问题,开展“新疆杏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高效育种关键技术研究”“新疆杏简约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新疆杏稳产优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3个课题的技术攻关。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项目团队计划完成300余份杏资源的评价鉴定工作,筛选出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杏品种;研发新疆杏抗低温晚霜灾害的有效措施;实现杏子简约化栽培,使其机械化率提高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