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乌鲁木齐晚报】博物志·新知丨高效又省力,新疆研发出捡核桃“神器”

时间:2025-04-01点击数:

   

   乌鲁木齐晚报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报道)在新疆的核桃果园中,一台身形小巧的机器正灵活作业。它“体重”仅25公斤,一个人便能轻松推动其前行。随着机器向前,一排排精心设计的扎齿有节奏地起伏,所到之处,核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个个自动跳进收集框中,果农再也不用辛苦地蹲在地上手工捡拾。

图为青核桃。受访者提供

  这台机器可不简单,它是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的智慧结晶。其背后的《落地核桃捡拾关键技术及设备专利转化与示范》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职工“五小”创新成果,攻克长期困扰核桃采收难题,为新疆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团队成员正在演示核桃捡拾机。记者江斌伟摄

  新疆作为我国重要核桃产区,核桃种植面积广泛,是农户增收的 “金果果”。目前,新疆林果种植面积达2200万亩,其中核桃与红枣作为主栽林果,种植面积占全疆林果面积的55%,已然成为推动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长期以来,新疆核桃产业发展面临“成长的烦恼”。每年8月到10月,在核桃采收时节,“捡拾技术缺失、采收技术滞后、转化率低、采收依赖大量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突出。尤其是落地核桃捡拾,完全依靠人工,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缺乏专用设备,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在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研究员杨忠强正在演示核桃捡拾机。随着核桃捡拾机的运转,一颗颗核桃从地上被机械捡拾起来,省时又省力。记者江斌伟摄

  近几年,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攻克难题,成功研制出首款适用于果园作业的核桃捡拾专用设备。该设备依托“核桃捡拾机”国家专利,针对核桃的物理特性精心设计扎齿结构。科研人员通过大量试验,确定扎齿的材料、结构、间隙等关键参数,使设备能够精准捡起青皮核桃和坚果核桃,还能避免损伤果实。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研究员杨忠强算了一笔账:在实际推广应用中,这款设备的生产率达300公斤/每小时,捡拾效率是人工6倍之多,而且捡拾青果和光果过程流畅高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温宿县木本粮油林场核桃林场为例,2024年每亩地产400公斤至500公斤青核桃,由人工捡拾核桃,每小时仅能捡拾约50公斤,且劳动强度大,易疲劳。
  科研团队以温宿县木本粮油林场的温185、新新2、扎343等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这些核桃的外部形态、青皮及壳硬度、外形尺寸、核壳厚度等特性差异,以此为基础优化设备设计。
  “这款机器价格不高,目前已在喀什地区、阿克苏市等核桃主产县市落地应用。”杨忠强说,使用该设备后,核桃捡拾效率提升,人工成本进一步降低。提高核桃采收效率,提升林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后续,团队将持续在全疆推广这项创新成果,全面提升新疆核桃采收技术水平,为特色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助力新疆核桃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