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新疆伽师县古勒鲁克乡兰干村的盐碱滩上,来自陕西的三家盐碱地治理企业携创新技术跨越千里,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专家联手开展盐碱地治理科技攻关。这场跨越东西部的盐碱治理协同作战,标志着新疆盐碱地综合治理进入技术集成创新新阶段。
伽师县古勒鲁克乡兰干村盐碱地治理示范展示现场
跨省技术联姻破解治理困局
面对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增加耕地资源,提高农业产能的迫切需求,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创新引入“外脑”,积极联合陕西闰丰土集团、陕西稼众圣禾农业科技、陕西秦水生物科技等土壤改良科技企业,共同开展“SMT盐碱地改造技术”示范展示工作。
“SMT盐碱地改造技术”核心是对盐碱地生态功能和生产属性的干预与调节,它突破了传统单一的或物理、或化学、或生物方法对盐碱地改造的局限,实现了盐碱地改造中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的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叠加的作用,打破了土壤的动态化学动态平衡,具有调节盐碱化土壤的盐碱度、激发土壤的生物活力、提升土壤的微生物降解能力、改善土壤等功能。通过土壤改良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水利改良技术的三维协同,形成“化学调盐—物理洗盐—生物控盐”的集成解决方案。
示范展示,打造治盐“新疆样板”
在位于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库台买村的“新疆绿洲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示范区,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磐给大家详细介绍了由该院承担的“节水抑盐灌排协同调控技术模式及示范”课题所取得的经验和丰硕成果,这种模式通过构建“立体降盐+灌排协同+水肥盐调控”系统,实现节水灌溉的同时降低耕层含盐量超过40%以上,已在南北疆多地试验田使棉花、小麦等作物增产15%—25%。
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库台买村"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项目示范区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新疆绿洲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首席专家徐万里研究员告诉记者,新疆作为我国盐碱地分布最广的省区之一,盐碱地面积达2亿亩,盐碱耕地面积四千万亩,严重制约了新疆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高质量推进新疆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科学验证适合新疆盐碱地改良的技术与产品,为区域盐碱地改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产品和技术经验,自治区已先后出台《自治区盐碱地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产品示范展示方案》等多项相关政策,积极探索盐碱地治理的“新疆样板”,为破解盐碱地治理难题,唤醒"沉睡"的盐碱地资源按下了加速键。
当关中平原的科技智慧遇见塔里木盆地的治碱实践,这场横跨3000公里的技术奔赴,正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随着“一带一路”核心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东西部协同创新的“治碱样本”或将改写中国盐碱地治理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