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通讯员 杨波 韩登旭 杨杰
天山脚下,沃野千里。10月以来,新疆温泉县冷凉区玉米陆续进入收获季。在该县安格里格镇安格里格村一片上千亩的玉米示范田里,经过现场测产,平均亩产达到1336.79公斤,这一数据再次刷新全国冷凉地区玉米单产纪录。
据了解,温泉县安格里格镇有效积温仅有2200℃,属于典型的粮食生产冷凉区。冷凉区整体光热资源有限,对玉米品种和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农科院粮作所)玉米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新疆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温泉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联合创建了千亩玉米高产示范田,总面积为1318亩。

新疆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新疆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韩登旭介绍,该示范田采用早中熟耐密玉米品种、宽窄行种植、密植化控、精准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粒收等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关键技术,为玉米高产奠定基础。
10月11日,新疆农科院粮作所联合新疆农业农村厅,邀请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国家和新疆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等5位专家对这块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专家组按照相关测产要求,现场实收面积225.34亩,含水量21.8%,平均亩产达到1336.79公斤(14%含水量)。去年新疆哈巴河县的一块示范田曾以亩产1230.29公斤,创下当时全国冷凉区玉米高产纪录。此次温泉县示范田单产一举增加106.5公斤,再次刷新全国纪录。

近年来,新疆实施了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以玉米为重点的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全疆充分发挥产业体系首席专家作用,成立粮食产能专家服务团,对口包联做好粮食生产全过程技术服务指导,多措并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韩登旭表示,此次示范田测产再破全国纪录,为提升新疆乃至全国冷凉区玉米单产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他们将加大推广力度,让这一种植模式在更多冷凉地区复制,进一步提升玉米单产。
(王振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