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和土壤质量与产能提升创新团队联合在国际知名期刊《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delayed nitrogen fertilizer drip timing on soil total salt, cotton yield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的研究论文(IF=5.9/Q1),为盐渍化棉田水肥一体技术应用提供了基础理论参考。

新疆棉花生产受到土壤盐渍化的严重挑战,不仅限制了氮素吸收,还降低了产量。为优化氮肥管理,本研究开展了一项室内15N标记淋溶试验和两年田间试验,在相同水氮用量下调整滴施时机,探究不同施肥策略对土壤盐分、氮素利用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灌溉周期的1 h + 2/3 t时段施氮(T3处理),氮素在土壤中的含量最高,0–20 cm土层的氮素丰度比其他处理提高46.51%~57.5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和植株氮素积累,最终使棉花产量比传统施肥方式提升11.63%。本研究创新地在一个灌溉周期内调控氮肥滴施时机,在不改变灌水量的基础上,先灌水淋洗盐分再滴入氮肥,减少盐分对氮素吸收的影响,实现“肥盐分域”。研究结果为盐渍化棉田高效水氮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升盐碱地棉花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治区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张峻霄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许咏梅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