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旱区农业新疆研究院‘新疆粮食作物生物育种应用与突破性新品种选育’”项目启动会暨2025年度总结交流研讨会在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召开。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旱区农业新疆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等单位共30余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张跃强主持。

会议聚焦新疆粮食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核心需求,以提升小麦、玉米产量、品质及抗逆性为目标,依托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聚合优异基因,计划4-5年选育突破性新品种,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旱区农业新疆研究院副院长吴锋强调,院方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对保障国家及新疆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项目立项是推动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自治区农科院科研发展部要求各承担单位要密切合作,聚焦新疆小麦和玉米产业发展需求,挖掘一批优异基因并用于高产、优质、抗逆的突破性新品种选育,为新疆小麦、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贡献品种和技术支撑;作物研究所解答项目资金使用的相关财务制度,为后期项目资金的高效管理提供了保障。

张跃强所长代表项目组汇报实施方案时指出,项目将以自治区农科院小麦、玉米种质与育种基础为核心,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系统开展种质资源鉴定、基因挖掘及品种选育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收集鉴定种质资源600余份,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材料90份,挖掘优异相关基因15个,创制新品系3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余万元。特邀专家肖军研究员肯定项目贴合新疆生产实际,并建议加强重大品种性状的分子机理解析,力争在品种选育与高水平论文发表方面取得突破。
“旱区农业新疆研究院”由自治区农科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抗逆作物品种选育等关键技术研发,致力打造开放协作的旱区农业创新平台。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研究院首批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将为新疆粮食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