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内要闻 - 正文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赴巴州地区开展学习调研和座谈交流

时间:2025-08-04点击数:

2025年7月30日至8月1日,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马缨一行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开展农业科技工作调研,与巴州开展农业科技座谈交流,实地考察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技援疆工作会议。

undefined

在巴州农业科技座谈会上,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巴州开展的科研工作情况,重点介绍了棉花育种及栽培、病虫害防治、盐碱地改良与耕地质量提升、蔬菜及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工作进展情况。巴州及各县市分管农业的相关负责人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作了汇报,提出在品种选育、盐碱地改良、农业机械化、农产品深加工、人才支撑及培训等方面的技术需求。马缨强调,要聚焦巴州农业产业科技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打造种业创新联合体,构建巴州种业创新高地。二要深化协同机制,共建专家平台,以巴州农科院为依托,联合设立专家工作站,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要打造示范样板,树立现代农业标杆,共建集技术集成、模式创新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新高地。四要建强服务载体,下沉科技支撑力量,构建巴州农业技术服务队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五要放大特色优势,加速成果转化,巩固优势打造品牌,强化品牌塑造与产业化应用。六要聚焦产业升级,构筑新型研发体系,共建专业性产业研究院,为自治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科技支撑。

调研中,马缨书记一行还实地调研了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库尔勒基地)、国家植物保护库尔勒观测实验站、库尔勒优质棉花育种家基地、新疆棉花种植污染监测示范基地和国家果树种质资源轮台果树资源圃。

在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库尔勒基地)和国家植物保护库尔勒观测实验站,基地负责人介绍了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科研进展与成效等情况。马缨书记强调,要聚焦主责主业,立足生产一线难题,充分利用好现有基础,强化科研攻关,加速技术转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在库尔勒优质棉花育种家基地,基地相关负责人从品种培育、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智能监测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马缨书记表示,棉花研究所要立足长远发展棉花优良新品种培育,推动当地棉花产业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为保障棉花品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疆棉花种植污染监测示范基地(库尔勒农业面源污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地负责人介绍了在推动棉花绿色生产、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开展的核心工作。马缨书记强调,基地是破解棉田面源污染、引领绿色发展的关键平台,要深化污染迁移规律与生态效应研究,夯实数据根基,有效示范和开放合作,不断提升基地影响力和解决区域问题的能力。

undefined

在国家果树种质资源轮台果树资源圃,基地负责人从资源圃整体建设情况、功能定位、资源保存现状、基础设施配置、资源共享利用成效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并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共享利用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马缨书记指出,资源库(圃)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突出特色优势,持续丰富资源类型和数量,强化资源的系统评价与创新利用,要加快优异基因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技援疆工作会议上,马缨书记对中国农科院和植保所长期以来对自治区农科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她指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与自治区农科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新疆农业发展实际,在平台、人才、项目上拧成一股绳,解决了一大批新疆植保领域的发展难题,为守护好国家生物安全和新疆屏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面向未来,双方要开展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合作。一是共同发力突破粮棉油、瓜果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农田鼠害智能监测防控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联合开展跨境迁飞性害虫、入侵物种监测预警与防控,守好国家和区域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大门。二是联合构建“国家队+地方队+政府、企业”的三级联动机制,精准对接产业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实现一体化发展,双方的团队融为一体,人才交流常态化,实现平台、设备、基地共享共用,发挥最大效益,形成高效顺畅的协作机制。

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阿里甫·艾尔西、相关管理部门和研究所负责人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