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文化 - 党建动态 - 正文

自薪火相传 赓续前行——自治区农科院离退休老专家与青年博士共话科研初心与使命

时间:2025-10-21点击数:

冬日煦暖,柔和的光线洒满会议室,照亮了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也勾勒出银发熠熠的身影。近日,一场氛围温暖、内容深刻的新入职人员座谈会在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玛纳斯基地举行,三位农科院退休农业老专家——吴新元同志、车凤斌同志、崔元玗同志与刚刚加入农科院大家庭的年轻博士们围坐一堂,畅谈科研人生,分享心得体悟,寄语未来希望。老专家们虽已离开科研一线,但言谈举止间仍流露出对农业科研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深深眷恋,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入职教育,更是一场跨越时代的科研精神接力与初心洗礼,生动诠释了农科院“创新立院、改革兴院、开放办院、人才强院、品牌亮院”办院宗旨和“求实创新、协同献身、努力攀登、争创一流”的农科精神。

赤诚奉献把论文写在新疆大地上

从事小麦及其他粮食作物品质研究30多年的吴新元研究员,一生躬耕田野,潜心育种,成功选育出多个适应不同生态区域、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回顾往昔,他语气平和却充满力量:“我是幸运的,赶上了国家重视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好时代;我是感恩的,感谢组织的培养和信任,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也是知足的,看到自己培育的种子在广袤田野生根发芽、结出硕果,便是最大的欣慰。”他一生心系“三农”,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将最新的技术和理念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以实际行动践行“求实创新、协同献身”的农科精神。他勉励青年博士:“科研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我们的传承,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这份对土地、对农民、对国家的责任感的延续。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攀登,争创一流,让农科院的品牌更加闪亮。”

思辨求真于细微处探寻科学真谛

随后发言的车凤斌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林果研究与推广工作,2004年获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他强调在科研实践中,观察是起点,但思考才是深入的关键。“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田间地头,观察到任何一个原理或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追根溯源,探寻本质。”他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培养“多联想、多思考”的习惯,善于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激发创新灵感。

除了个人科研能力的锤炼,车凤斌研究员尤其看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科研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形成合力。”他叮嘱年轻人,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要密切关注行业现状、发展趋势,清楚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有的放矢,真正推动进步。要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共同把农科事业推向新高度。”他特别讲到,“人才强院”是农科院发展的根本,希望青年博士们能快速成长,成为农业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通过“开放办院”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以“改革兴院”的勇气推动科研创新。

静心守业深耕细作无愧时代与师恩

崔元玗研究员的分享,则充满了浓厚的情感与人生的厚度。她三十五年来如一日,静心专注于植物保护、蔬菜病虫害防治及食品质量安全研究领域,2004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聘任为自治区政府参事。她以女性科学家特有的细腻与敏锐,分享了其科研路上的深刻感悟,“我这辈子,就静下心来围绕蔬菜研究这一件事。”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了持之以恒的专注与坚守。在她讲述中有一个细节,格外打动人心:“平时有机会我就会去看望我的大学班主任,我能很自豪地告诉他:‘老师,我们没给您丢脸!’老师听到我们能有所成就,为国家做点事,都觉得特别高兴、特别欣慰。”这份对师恩的感念,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她真诚地对在场的青年博士们说:“今天我能坐在这里和你们交流,分享自己的一点经验,就是希望你们将来能走得更好、更远。我相信,将来总有一天,你们也一定会拍着胸脯,无比自豪地对你们的下一代、对后来的年轻人说,你们没有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没有辜负农科院对你们的悉心培养,更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和人生理想——‘不愧于己何为名’!”这番话,语重心长,掷地有声,蕴含着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对后来者的无限信任与嘱托。

接力传承感悟初心筑梦未来

在聆听了老专家们的深情讲述后,在场的青年博士们深受触动,感慨万千。他们围绕科研起步阶段的困惑、未来发展的规划以及如何传承农科精神等话题,与老同志们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

一位新入院博士表示:“老前辈们的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含义,他们的幸运、感恩与知足,源于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发展洪流的选择。这更加坚定了我扎根新疆农业科研的决心。”另一位农业信息化方向的博士谈到:车凤斌老师强调的多思考、多联想,以及关注行业全局视野,对我启发很大。未来的农业科技必然是相互融合的,我们需要具备更开阔的思路,这正需要“创新立院、开放办院”精神的指引。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通过“改革兴院”不断创新发展,为“人才强院”注入新的活力。

座谈会结束时,老专家们眼中充满欣慰与期待,青年博士们脸上写满了感悟与决心。老一辈农科人用毕生心血铸就的敬业精神、科研理念和家国情怀,如同金色的种子,悄然播撒在青年一代的心田。我们坚信,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薪火必将相传,事业必将赓续,一代代农科人将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