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23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农业大学学术交流团赴自治区农科院开展“跨省结对 共筑美好”学术交流活动,自治区农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戴俊生,自治区总工会二级巡视员赵多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活动以深化双方农业科技合作为目标,通过学术研讨、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形式,推动自治区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我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自签订“跨省结对 共筑美好”合作协议以来,以“跨省结对”为契机,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合作领域涉及作物育种、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控、农业机械化、特色作物资源开发等农业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在项目合作方面,双方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自治区援疆项目等五大类26项科研项目,多项成果已应用于新疆农业生产一线,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术交流会上,自治区总工会二级巡视员赵多新强调,农业是国之根基,科研是兴农之要,关乎民生根本和区域振兴。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在作物育种、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成果丰硕。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通过专家互访、项目共研、人才共育等合作,让更多先进技术在新疆落地生根,让更多科研成果惠及新疆农牧民。
开幕式最后,自治区农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戴俊生致辞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在中国农业大学的鼎力支持下,聚焦棉花智慧种植、特色林果保鲜加工等新疆农业“卡脖子”问题,共同突破技术瓶颈;二是希望通过双方联培博士、联合导师制等方式,为新疆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农业人才;三是希望依托中国农大的技术优势和我院的区域实践基础,加快智能农机、数字农业、绿色防控等技术在新疆的推广应用,结合新疆南疆地区乡村振兴需求,共同探索科技帮扶、产业带动的新模式,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此次活动开启了6场专题学术交流会,自治区农科院150余名科研骨干参加。中国农业大学郭鑫、谭伟明、杜明伟、江海洋、韩宇等专家分别围绕农业创新人才培养、作物化学调控技术、棉花智慧栽培、农产品安全检测、农业水资源优化等主题展开分享交流,引发热烈讨论。参会人员表示,交流内容“既接轨国际前沿,又紧扣新疆实际需求”,收获颇深。

中国农业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陈旭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科研与人才优势,搭建合作的桥梁,助力新疆农业绿色转型。以此活动为契机,自治区农科院棉花所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达成合作意向,特聘杜明伟教授为特聘研究员,并颁发聘书,标志着两地人才引智、技术合作共享机制迈出实质性一步。
活动期间,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深入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吐鲁番实验站等地,考察玉米耐旱基因挖掘、苜蓿节水技术等合作项目。在“新疆作物化学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方就技术落地与成果转化展开现场研讨,就两地就共建联合实验室、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等达成多项协议。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学术研讨到项目落地,此次“跨省结对”活动不仅拓宽了双方农业科技合作的桥梁,更探索出协同创新的可行路径。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构建“需求导向—资源共享—成果共惠”的长效合作机制,助力“一带一路”核心区农业绿色发展,共筑农业科技创新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