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治区教育工会的大力支持和亲切指导下,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积极组织多领域专家深入全疆各地开展“送科技下乡”系列活动。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鲜食玉米技术骨干通过“理论培训+田间实操+跟踪服务”的全链条科技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受到基层农户和农业企业广泛好评。
精准把脉:科技服务直击生产痛点
在轮台县永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高级农艺师丁万红带领团队针对育苗基质选择、下籽深度等关键技术开展“一对一”指导,将标准化生产规范植入育苗全流程。与此同时,技术骨干在阿克萨来乡月塘村开设的鲜食玉米栽培技术培训会上,系统讲解从品种选育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知识,正高级农艺师唐勇特别强调的“一播全苗”关键技术,让种植大户们直呼“解渴”。

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唐勇、丁万红在温泉县向鲜食玉米农户及企业田间管理人员讲解操作方法
墨玉县扎瓦镇亚贝希村的培训现场更是热火朝天。专家团队创新采用“案例教学+互动答疑”模式,将饲用玉米品种甄别、鲜食玉米苗期管理等复杂技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田间语言”,配套发放的技术手册成为农户随身携带的“种植宝典”。村第一书记刘方感慨:“这场培训既送来实用技术,更打开了现代农业思维的天窗”。
全程护航:科技赋能贯穿生长周期
随着农时推进,专家服务持续深化。在温泉县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基地,唐勇团队深入田间开展“拔节期专项指导”,针对水肥配比、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开出“科技处方”;新市区玉米苗期管理现场,丁万红手持幼苗详解“解放苗”时机与地老虎防治要点,将科研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生产规程。

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唐勇、丁万红在温泉县向农户、田间管理人员讲解拔节期水肥用量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打造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不仅成为香港高中生研学团了解现代农业的窗口,更通过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技术的现场演示,展现了科技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潜力。高级农艺师丁万红在讲解中融入的粮食安全理念,让年轻学子们深刻体会到“藏粮于技”的战略意义。
成效凸显:科技下乡结出富民硕果
据统计,自治区农科院鲜食玉米专家团队开展的“送科技下乡”技术服务已覆盖轮台、墨玉、温泉等多个县市,累计培训农户500余人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60余项。轮台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滋林表示,在专家团队指导下,当地鲜食玉米育苗移栽技术推广面积同比增长30%,预计亩均增收可达15%。
我院专家团队将持续深化“科研院所+企业+农户”的服务模式,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这场跨越四季的科技服务行动,既彰显了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也为新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随着更多科技要素向基层集聚,一幅科技兴农的壮美画卷正在天山南北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