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情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前身为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2月)。是以新疆农业资源与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主要从事土壤利用与改良、作物营养与施肥、农田灌溉与节水、耕作与栽培、农业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研究。针对自治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南疆多熟立体种植、盐渍化土壤高效利用、特色林果和特色经济作物提质增效、水肥一体化、农业遥感与物联网、土地评价与规划、设施农业增产增效、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应用、农村和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研究、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

围绕学科建设目标,凝练9个科研创新团队:土壤质量与产能提升创新团队、植物营养与施肥创新团队、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土壤生态农业创新团队、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创新团队、新型肥料创制创新团队、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创新团队、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与防灾减灾创新团队。

现有职工151人,其中在编人员93人,聘用人员58人;高级职称45人(其中研究员25人、教授1人、副研究员16人、高级会计师1人、高级农艺师2人);博士39人、硕士3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

研究所下设办公室、财务室、科研管理室、分析室。拥有2000余平米的综合实验室,配备1200多万元仪器设备。

现有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3个:(1)农业农村部盐碱土改良与利用(干旱半干旱区盐碱地)重点实验室;(2)农业农村部西北绿洲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3)农业农村部西北绿洲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购置100万元以上实验仪器设备10台(套),其中:痕量温室气体监测系统1套、蒸渗仪3台、三重四级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1台、涡度相关仪1台、一体式土壤水温盐剖面测量系统1套、N2O/CO2田间气体测量系统1套、农田土壤呼吸自动监测系统1套、农田氮沉降在线观测系统1套。

科研试验基地、平台8个:(1)国家灰漠土土壤肥料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国家土壤质量新市区观测实验站、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农业部新疆北部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2)国家土壤质量阿克苏观测实验站;(3)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喀什试验站;(4)库尔勒农业面源污染新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棉田面源污染定位监测预警田间标准实验室、新疆农田地下淋溶国控监测点、农业部西北绿洲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田间研发基地、国家农业环境数据中心新疆农业科学院库尔勒基准站);(5)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喀纳斯遥感真实性检验站;(6)阿克苏棕漠土土壤质量新疆野外观测实验站;(7)新疆作物化学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农业部耕地保护中心标准化实验室。

近十年以来,取得科研成果47项。主持(含参加)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6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9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58项;发表论文306篇,其中SCI52篇、EI4篇、CSCD论文220篇、科普文章30篇;出版专著36部(含参编)、出版实用新技术手册12部。

研究所立足植物营养与施肥、土壤利用与改良、农田灌溉与节水、耕作与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信息技术、土地规划、分析测试等专业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开展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成果推广应用:

一、盐碱地资源利用方面:①生物有机肥改良技术:有机肥、黄腐酸和木醋液等有机产物有效改良盐碱地,提升作物品质及产量;②农林废弃物炭化改良技术:探明生物炭不同途径的改良机理,研发出葡萄、加工番茄和红枣炭基肥;③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适宜重度盐碱地利用的生物改良技术-碱蓬、黑枸杞等。

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开展营养快速诊断,星-地-空遥感诊断与追肥技术应用研究等;建立黄腐酸磷酸二氢钾系列复合肥中试车间,在阿克苏区、喀什等地区林果、红枣、核桃等推广上施用黄腐酸磷酸二氢钾复合肥,应用效果显著,被全国评为100项重大成果之一。研发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围绕棉花、小麦、果树、蔬菜等,在昌吉、奇台、哈密、库尔勒、阿克苏等,开展了化肥使用限量标准、有机肥替代化肥、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三、作物高效节水技术:果农双系统灌溉技术、磁化水灌溉技术、增氧、增温滴灌技术、微润灌技术、自压滴灌技术等。

四、林果综合技术示范推广:大力发展新疆现代林果业,改善生态环境,以林果综合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养分分区精准施肥技术、有机肥深施技术、叶片营养诊断技术、叶缘焦枯病综合防治技术、高光整形修剪技术、功能肥、地面覆盖技术和林下经济等)推广,提升耕地质量,促进林果提质增效。

五、农业面源污染研究:开展研发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棉田、露地菜田等氮、磷淋溶损失数量、过程和影响因素,观测地膜残留污染效应,开展新型可降解地膜研发、农田残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等研究,集成示范水肥一体化、农田地膜污染控制等清洁生产技术。

六、新技术应用与推广

1、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借助遥感、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搭建了“新疆耕地资源与农村经济数据共享平台”,构建全疆典型种植区物联监测网,提升新疆农业精准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水平。

2、生物降解膜应用技术:建立2000吨生物降解膜中试车间,承担国家农业部降解地膜公益性行业专项、自治区科技厅降解地膜重点研发项目、自治区党委农办南疆三地区降解地膜示范推广项目,为自治区解决白色污染探索有效途径。

3、生物菌肥高效应用技术:通过引进、筛选、试验和二次转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吐鲁番市大河沿镇和温宿县等地建立中试车间,生产一万多吨生物有机肥,在奇台、温宿、叶城、疏勒、洛浦等县小麦、玉米、棉花、甜瓜、林果(红枣、核桃等)上应用,提质增效显著。

4、农牧结合,新技术应用取得新进展:林下牧草、饲草油菜、水培牧草等技术应用效果显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以肥料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作物耕作与栽培、农业信息化技术、土地规划为核心,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和市场转化。坚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加大研究与成果转化推广力度。



版权©2025 新疆农业科学院    ICP备案号:新ICP备12001581号-1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南昌路403号     邮编:83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