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在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疆是世界最大的绿色葡萄干产区,是我国唯一的集鲜食、酿酒、制干葡萄生产区域。本团队针对生产中品种单一,传统低棚架通风透光差、机械作业困难,制干工艺理论研究及创新不足,葡萄干功能营养品质挖掘不充分等问题;依托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2项,开展相关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1、通过对119份具有制干潜力葡萄品种(系)的系统评价,筛选出优质制干新品种8个。建立了我国首个制干葡萄品种和葡萄干品质特征可视化信息查询系统;探明了决定葡萄成干品质的主效因子,建立了制干葡萄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丰富了制干葡萄品种,制干新品种亩均收益较无核白显著提升,为制干葡萄品种优选提供了理论依据、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品种保障。2、根据吐鲁番气候特征和主要制干葡萄品种特性对传统低棚架栽培模式进行改造,构建了“高架少蔓龙干栽培模式”。通过改架,改善了架下微环境,提高了通风透光率;拓展了机械作业空间,便于出土埋土、整形修剪、水肥调控及病虫害防控等机械作业和生产管理,形成以“三改、两控”为核心的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我国制干葡萄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生产技术保障。3、以传统制干工艺为对象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探明了传统制干工艺干燥特性差异,确定了绿色葡萄干色泽形成的关键时期、关键因子及阈值范围;创新性研究提出间接式太阳能制干工艺和晾房智能化控制装置。通过制干工艺创新与应用,葡萄制干时间缩短6d-7d、商品率和品质明显提高,为我国优质葡萄干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4、针对不同制干工艺生产的葡萄干,开展系统研究,证实绿色葡萄干风味、营养、功能活性物质、细胞抗氧化活性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等主要品质指标优于红褐色葡萄干;明确了晾房制干工艺在保持葡萄干品质方面优于其他自然制干工艺,为绿色葡萄干传统晾房工艺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