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简介:2003年新疆小麦种植面积持续下滑到933万亩,为近三十年来的最低,总产335万吨,粮食安全的形势严峻。为此,自治区党委科技兴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自治区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分别下达了“新疆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和“新冬18号、新春6号等小麦优良品种推广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本项目成果是两个项目研究和示范推广成果的整合。
项目以优良小麦品种为核心,以“高产、高效、优质、节肥、节种、生态安全”为技术框架,多单位、多学科联合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区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出多项技术成果:(1)集成新疆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发布小麦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9套。2004年至2006年,在喀什、阿克苏、伊犁州直、昌吉州等8个小麦主产区累计示范推广1263万亩,平均亩产421.2公斤,亩增产52.5公斤,增产14.3%,累计新增产量6.63亿公斤;亩增纯效益56.8元,累计新增纯效益7.2亿元;亩节本增效9.8元,累计节本总增效1.2亿元。(2)研究出小麦原原种超稀播高倍繁殖技术,亩产由原来的450公斤左右提高到550公斤以上,繁育倍数达到275倍以上,技术应用面积162亩。(3)集成多区域小麦高效施肥技术,建立施肥模型14个,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7%~15.9%和11%~27.8%。(4)建立了新疆小麦水肥协同管理模型,水与氮、磷、钾肥耦合效应方程。(5)摸清了新疆小麦主产区麦田杂草种类,明确了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趋势;建立了新疆小麦条锈病中长期预测预报模型和小麦重大病害预警系统。(6)应用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技术,确定高产技术集成研究、示范推广的关键因素、重要性排序及研究重点,确保了实施的关键技术、集成技术达到预期的增产、增效目标。
该项目应用技术集成度高,区域针对性强,成熟度高,应用前景广阔。在项目研究和开发方面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