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绿色高效小麦品种、制种、栽培技术集成及应用

日期: 2025-03-20 浏览次数:

主要完成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奖励等级:二等奖

奖励年度:2020年度

证书编号:KD20200229

“优质绿色高效小麦品种、制种、栽培技术集成及应用”以保障新疆粮食安全、推广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为目标,针对新疆小麦产业供给侧改革中面临的小麦生产与市场的需求不匹配、产业链衔接不紧密、小麦品种类型单一、缺乏优质高效绿色小麦品种、缺乏与品种配套的小麦优质高效绿色栽培技术、原原种制种产量低、种子质量意识淡薄等问题开展研究,项目组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商业化育种体系探索、优质高产绿色品种选育、品种配套制种技术、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历经8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一些我区小麦生产上面临的重要关键技术,取得了以下成果:

1、首次建立以种子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龙头种子企业+科研单位+良种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储企业+加工企业”有机结合形成小麦全产业链驱动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创新了以种子企业为主体带动小麦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新合作模式,创建了以小麦全产业链驱动并适于自身发展的小麦商业化育种体系,使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成为小麦种子销售新疆第一、全国第二的种子企业,为新疆种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范式,为新疆小麦种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2、应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研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8个优质绿色高效小麦品种及配套制种技术。

3、集成了小麦优质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创造了优质绿色强筋小麦亩产736.27公斤、高产高效小麦832.83公斤的新疆小麦高产纪录,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首次选育出新疆第一个耐盐春小麦品种新春29号,是国内首个通过统一组织耐盐组春小麦区域试验审定的品种,在土壤含盐量0.61%,土壤PH值8.9时,亩产达到450公斤,新春29号的推广应用为新疆小麦中低产田产量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5、首次提出“密植提质增效”的小麦穗行圃繁育新技术,解决了小麦穗行圃制种产量低问题;首次量化了不同等级小麦种子产量差异,为提升种子质量意识使用高质量种子提供了支持数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审定新品种3个,发布标准4项,获得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2部。项目实施三年累计应用推广品种630万亩、新技术466万亩,累计开展培训会126次,培训农民10700人次,发放品种及技术资料7.5万份,累计新增产值11.13亿元,累计新增纯收入7.19亿元,累计节本增效1.31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实施促进了优质绿色高效小麦品种及配套制种、栽培技术的大面积集成示范推广,提高了我区农民种植收入,保障我区粮食安全,为新疆小麦产业供给侧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落实了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方针。

版权©2025 新疆农业科学院    ICP备案号:新ICP备12001581号-1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南昌路403号     邮编:83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