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新农审字第009号
品种名称:新玉6号(原名中南1号)
品种来源:103A×南75/o2
申请者: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选育过程:新玉6号母本103A是引自海南南繁基地的极早熟玉米自交系,父本南75/o2是引自前南斯拉夫的早熟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1983年配制杂交组合,1989年1月通过阿克苏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中南1号,同年也通过了阿勒泰地区品种审定。1990年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玉6号,是中国与前南斯拉夫国际科技合作成果。
特征特性:早熟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半硬质胚乳高赖氨酸玉米。新疆南疆复播生育期85-92天,较对照和单1号早熟2天,所需≧10℃有效积温2200℃。苗期生长势强,茎秆坚硬,植株整齐健壮,抗性强,持绿性较好,株高190-200cm,穗位高60-70cm,穗长16-18cm,穗粗4.5cm,千粒重303g,出籽率84%。抗病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营养品质优良,赖氨酸含量0.35%-0.44%,较普通玉米高60%,饲喂品质好,效益高。

产量表现:新玉6号大面积复播平均亩产450-500公斤,比当地推广品种和单1号等增产10%-20%,北疆冷凉山区春播产量可达782公斤。
推广应用情况:新玉6号以其早熟、高产稳产、优质抗逆等突出特性在南北疆大面积推广,在南疆复播玉米区推广应用近20年,成为南疆复播玉米主导品种,1992年推广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当年占复播玉米面积的20%以上,截止1993年累计推广200多万亩,成为新疆南北疆早熟玉米主导品种,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高赖氨酸玉米品种。新玉6号还走出国门,在前南斯拉夫推广16.5万亩,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冷凉区试种成功,开创了新疆自育品种在国外大面积推广的先例。
新玉6号的选育和推广解决了玉米品种早熟与高产,高产与优质之间的矛盾,同时解决了高赖氨酸玉米储藏难的问题。受到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评价,指出新玉6号是我国“七五”期间育成的影响较大的优良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我国争得了荣誉,为新疆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

获奖情况:经我国著名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科院李竞雄院士为首的区内外10位专家鉴定,“玉米杂交种新玉6号的选育和推广”成果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993年获得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栽培技术要点:南疆复播6月下旬至7月上旬,种植密度4500—5500株/亩
建议种植区域:南疆复播玉米区及北疆冷凉春播玉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