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超,男,汉族,河北故城人,1966年4月出生,无党派,博士研究生学历(2012-2015年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农业生物安全与生物防治创新团队首席,新疆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自治区玉米产业岗位科学家。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从事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监测与防控和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生物防治技术研究20余年,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重大引智、农业部948、自治区科技攻关等项目近40项,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17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制定地方和行业标准15项,编写专著16部。
1998年、2006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2009年获“自治区优秀归国人员”称号;2012年、2017年入选“天山英才”计划;2015年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同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6年荣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入选首批“天山领军人才”计划;2022年入选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战略咨询科学家委员会,2023年荣获“天山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
姚举,男,汉族,山东巨野县,1969年4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1995年7月新疆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新疆棉花学会理事,新疆植保学会理事,中国气象局新疆乌兰乌苏绿洲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委员。1995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新疆农业科学院“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控”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2006年,荣获第三届新疆青年科技奖。
2012年至2013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一年,并于2017年获得自治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荣誉称号”。
2017年入选自治区人社厅“天山英才工程”第二期第二层次。
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自治区“重点研发”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项8项,软件著作权3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主编/参编著作6部。
许建军,男,汉族,河南孟津人,1972年01月出生,中共党员,二级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硕士究生学历(2006年1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果树与园艺作物病虫害研究室主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首席。兼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自治区蔬菜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治岗位科学家,自治区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专家组专家,自治区科协新疆自然科学专家。
从事植物保护研究30年,主持国家及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5项,参加国家及自治区级科研项目45项;取得科研成果16项,获奖10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新疆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获202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名列第一),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技术推广类三等奖1项、科学研究类二等奖1项。
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SCI论文7篇,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6篇;发布地方标准17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7项;主编或参编著作6部。
2024年入选第三批“天山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
李广阔,男,汉族,河南夏邑人,197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博士学位(2018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专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农业农村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理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自治区小麦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从事植物保护研究20多年,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支撑、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科研成果4项,其中“新疆甜菜孢囊线虫区域流行规律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新疆水稻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成果分获2022年度、2018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将二等奖1项。
先后制定并发布小麦、水稻、甜菜等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地方标准1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 6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主编/参编《新疆小麦病虫草害识别及防治技术》《新疆特色油料作物栽培》《农药雾化分散机制与调控》等著作5部。
2024年入选第三批“天山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吐尔逊·阿合买提,男,维吾尔族,新疆阿克苏市人,196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生物安全与生物防治创新团队研究员,兼职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植物保护研究30多年,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76项,其中主持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研发、成果转化、援疆计划、自治区自然基金、开放基金等研究项目17项,参加项目59项,获得科研成果11项。其中《新疆农林害虫主要寄生蜂资源研究与应用》成果,2014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疆荒漠绿洲稻区重大有害生物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2018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制定地方和团体标准24项,发表论文16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7项,参编《新疆农林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监测与防控》《重大外来入侵害虫马铃薯甲虫生物学、生态学与综合防控》等专著12部。
2017年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第二期第二层次培养人选计划;2023年入选自治区“三农”骨干人才——现代农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等。
潘洪生,男,汉族,山东菏泽人,198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2013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毕业),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5月全职引进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2019年12月取得),兼任国家植物保护库尔勒观测实验站站长、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体系库尔勒综合试验站站长。
从事棉花害虫生物学与控制技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研究近20年,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20余项,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支撑、国家自然基金等研究项目8项,获得科研成果2项。2019年荣获中国昆虫学会第九届青年科学技术奖,“新疆荒漠绿洲棉区转Bt基因棉花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获2022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参编著作《转基因棉花》等8部。
2016年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与百名青年博士引进计划,2017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后备人选(天山雪松计划),2020年入选天山创新团队计划,2022年入选第一批“天山英才”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玉山江·麦麦提,男,维吾尔族,新疆阿克苏人,198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专业毕业),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兼任新疆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理事、新疆欧美同学会(新疆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自治区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岗位科学家。
参加工作10余年以来,主要从事瓜类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植物病毒病快速鉴定与综合防控以及抗病材料创制方面的研究,集成并推广复播甜瓜高产栽培技术、反季节西甜瓜防治技术等农业技术。主持及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引智、自治区科技计划等项目20余项,获得科研成果10余项。其中“新疆甜瓜露地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获202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制定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参编著作《新疆农林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监测与防控》《新疆甜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近三年,通过推广应用甜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麦茬复播甜瓜种植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累计达90余万元。
2015年11月,通过农业部选拔参加了“中-埃农业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在埃塞俄比亚支教及农业技术培训,被农业部国际合作交流处评定为“优秀”。自2017年以来,采取科技小院模式,在喀什疏勒县英阿瓦提乡种植哈密瓜,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8年1月,荣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称号。2019.11作为科技特派员被国家科学技术部通报表扬。2021.05荣获“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获评“全国最美家庭”称号。2024年入选“天山英才”培养计划“三农”骨干人才。
高海峰,男,汉族,河南商水人,198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2021年6月石河子大学园艺学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小麦及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创新团队首席,兼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新疆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华北农学报》青年编委、《植物医学》青年编委。
从事粮食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作14年,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30余项,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支撑、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科技援疆等研究项目10余项,获得科研成果5项。其中“甘薯优良品种评价利用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应用”获2019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荒漠绿洲稻区重大有害生物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8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耐旱甘薯品种创新利用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推广”获2022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制定地方标准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主编著作《新疆小麦病虫草害识别及防治技术》、参编著作《北方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
2023年入选第一批“天山英才”青年科技拔尖人才,2020年入选“天山青年”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019年入选“天山沃土”现代农牧业科研骨干人才,2024年入选“庭州英才”高海峰病虫害绿色防控高层次人才工作室,2024年入选自治区优秀博士后。
丁新华,男,汉族,新疆伊犁人,1984年9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2023年06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兼任新疆农科院植保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新疆谷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新疆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新疆农业质量协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编委、《植物医学》青年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从事植物保护研究10多年,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36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自治区区域协同创新专项(科技援疆计划)、自治区自然学科基金等研究项目20余项,获得科研成果10项。其中“玉米绿色防控及农药减量增效示范技术推广应用”获2019-2021全国农林牧渔丰收奖三等奖;“新疆荒漠绿洲稻区重大有害生物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8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农林害虫主要寄生蜂资源研究与应用”获2014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制定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22项,其中第一7项、第二9项、第三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entific Data》《Virulence》《Plant Disease》《昆虫学报》等期刊发表文章9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编写《新疆玉米主要有害生物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等著作7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3部、编委2部。
2024年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批“天山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郝敬喆,男,汉族,江苏省沛县人,1970年6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2018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葡萄病虫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自治区特色林果业专家服务团成员。
从事植物保护研究20多年,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9项,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支撑、国家自然基金地区基金等研究项目5项,获得科研成果4项。其中“杏鲍菇品种引进及工厂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2012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新疆葡萄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获2018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主持和参与制定地方标准5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参编《葡萄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新疆农林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监测与防控》等著作。
朱晓锋,男,汉族,河南许昌人,197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2017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控创新团队首席,兼任自治区特色林果业岗位科学家、新疆植物保护学会理事、自治区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从事果树病虫害研究17年,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31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研究项目8项,获得科研成果5项。其中自治区重大专项项目“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果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获201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自治区重大专项“特色林果重大病虫持续高效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获2016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获自治区主推技术1项;科技成果转化100余万元。
制订自治区/地方/团体/企业标准15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主编/参编著作《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主要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控技术》《农业入侵害虫的可持续治理》《新疆农林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监测与防控》。
2024年入选第二批“天山英才”三农骨干人才-现代农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项目。
刘海洋,男,汉族,山东昌乐人,1982年4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2018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从事植物作物研究17多年,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20余项,承担国家和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6项,获得科研成果4项。其中“棉田深翻耕作措施对棉花黄萎病控制的试验示范”获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新疆棉花主要病虫害灾变机制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型高效农作物病害生防菌剂的研制与应用”,获202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干旱半干旱区棉花、小麦保苗壮苗抗逆增产关键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获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制定行业、地方标准4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1项,参编著作《新疆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转基因棉花》等2部。
王伟,男,汉族,天津人,198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2023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新疆植物保护学会监事长。
从事棉花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10多年,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20多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自治区自然学科基金等研究项目10多项,获得科研成果1项。其中“新疆棉花重大病虫害灾变机制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棉区重大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20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昌吉州棉田病虫草害演替规律调查研究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获2016年昌吉州科学技术一等奖。
制定地方标准2项,其中第一1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编写《中国棉花有害生物图鉴》等著作2部。
丁瑞丰,男,汉族,新疆阿勒泰人,198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2019年12月新疆农业大学作物学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2006年起从事植物保护工作至今,期间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访学。主持和参加自治区重点研发课题、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新疆棉花主要病虫害灾变机制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和“新疆荒漠绿洲棉区转Bt基因棉花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获2020年和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棉区重大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新疆棉区转Bt基因棉花风险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2021年和2022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发布团体标准1项,参编著作6部。
近年来从事农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针对棉花、大豆和甜菜等主要作物田杂草群落结构演替、杂草化学防治及抗药性监测和除草剂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评价等方向开展相关工作。
何伟,男,汉族,安徽利辛人,1980年0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学历(2022年11月石河子大学园艺学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副首席,兼任新疆植物保护学会理事。
从事蔬菜病虫害灾变机制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15年,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48项,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支撑、自治区自然自然基金、自治区科研基本业务费等研究项目8项,获得科研成果3项。其中自治区重大专项项目“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获202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开发瓜列当防治生物菌剂1个,建立微生物菌剂+氨基酸诱抗剂防治瓜列当技术,科技成果转化119.3万元。
制定地方标准20项,发表论文40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参编著作《新疆农林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监测与防控》《新疆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和《设施农业高效种植技术》等。
宋素琴,女,汉族,山西长治人,1976年8月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学历(2004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成员,新疆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肉苁蓉保育委员会委员。
从事微生物活性产物,主要农作物和药用植物病害鉴定、病害流行规律调查、生防菌研发和农作物病虫害安全防控等方面研究20年。主持国家及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1项,参加国家及自治区级科研项目6项;取得科研成果1项,获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IA),Microbiology Research、J Asian Nat Prod Res.等发表SCI论文4篇;发布团体和企业标准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5项;主编或参编著作5部。
2015年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西部人才计划,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作为公派留学访问学者前往美国缅因大学(University of Maine)访学一年。入选2024年度“2+5”重点人才计划“天山英才”培养计划“三农”骨干人才:现代农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
李海强,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198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西南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硕士生导师。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新疆植物保护学会理事。
从事果树、棉花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技术研究。获得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二等奖1项(排名第十)。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新疆林业产业体系苹果病虫害岗位专家、中央财政林草科技项目等国家、自治区各类科研项目16项。参加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棉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疆南部棉区棉花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10余项。获得专利10余项,参编《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棉花病虫草害决策系统》等著作6部。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15篇。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人才培养项目、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植物医生》编委,《Scienctific reports》、《Insects》等SCI期刊,《应用昆虫学报》、《环境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果树学报》等多个中文期刊审稿人。
张仁福,男,汉族,山东德州人,198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2020年6月新疆农业大学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兼任新疆植物保护学会秘书长。
从事棉花害虫综合防控研究10多年,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28项,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支撑等研究项目2项,获得科研成果2项。其中《新疆棉花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获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集体奖);《新疆棉花重大病虫害灾变机制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疆棉区重大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20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集成的“新疆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被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列为2021年自治区农业主推技术。工作以来累计为新疆棉花生产指导并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20余项,累计培训技术人员、种植户20000余人次,建立示范区150000余亩,累计示范推广250万余亩。累计完成成果转化155余万元。
制定自治区地方标准3项,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收录6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2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副主编著作《《乡村振兴 科技助农》系列丛书》及《新疆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参编著作《中国棉花有害生物图鉴》。
贾培松,男,汉族,河北大城县人,198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2024年6月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食用菌种质资源挖掘与高效栽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综合试验站站长,兼任中国菌物学会平菇类产业分会副会长,新疆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新疆微生物学会副秘书长。
从事食用菌育种与栽培研究13年,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1项,承担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等研究项目8项,获得科研成果1项。
主持和参与制定地方标准14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7项,主编/参编著作《食用菌高效种植技术》《小木耳 大产业》等3部。
2024年入选第二批“天山英才”-青年拔尖人才。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1977年7月出生,学士学历(2001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植检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兼任新疆食用菌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从事棉花病害防治和食用菌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23年,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40余项,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支撑、国家自然基金等研究项目20余项。
制定地方标准15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6项,副主编和参编专著2部《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手册》《食用菌高效种植技术》等,自治区专利奖三等奖1项,自治区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
2022年被聘为“温泉县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高级专家顾问”,2024年入选第三批“2+5天山英才”三农骨干人才计划。
刘新君,男,汉族,江苏海安人,197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公共管理硕士(2014年6月新疆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正高级经济师(农业经济)/党支部书记,兼任新疆农学会监事会监事、新疆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党支部书记,历任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党支部书记(2013.06)、新疆农业科学院组织人事处副处长(2007.07)。
从事组织人事、党务工作30年,熟悉劳动经济、农业经济工作,先后主持自治区级项目(课题)4项,参加完成国家级项目(课题)4项,参加完成自治区级调研项目(课题)1项和厅(局)级调研课题4项。主持完成的《大力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研究》课题报告获评新疆党的建设研究会2019年度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新党研证字20053号),2010年获评自治区组织系统“双满意”建设先进个人,2012年获得自治区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暨“双满意”建设嘉奖,2022年获评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单派第一书记先进个人,在经济类刊物发表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