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4年12月,我怀着对农业科研事业的敬畏和热情,加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入职后,我阅读了吴明珠院士的传记《把甘甜献给你》。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吴明珠院士扎根新疆、研究西甜瓜品种选育的全部历程。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植物保护科研工作者,吴院士的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农业科研工作者的情怀与价值。尤其书中一句“我爱上了戈壁滩上的骄阳,爱上了鄯善的瓜,在大戈壁上骑着骏马,我的心情有说不出的激动”令我感动万分。这篇读后感将从吴院士的科研精神、实践智慧、团队协作及其对新疆农业的贡献出发,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她的科学精神,助力新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坚韧之志,解民生之多艰
吴明珠院士的科研生涯始于上世纪新疆农业的艰苦环境。书中提到,她初到新疆时,发现西甜瓜的产量和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瓜农收入。为此,她毅然选择科学培育瓜果研究方向。为了种好西甜瓜,她走遍新疆各乡,收集种质资源,统计不同生态区西甜瓜类型,并对地理条件、气象数据(包括无霜期、日照时数、降水量等)进行系统统计分析。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研态度,与我们团队甜菜病虫害研究专家李广阔研究员所倡导的“问题导向”理念高度契合。
吴院士对于创新的追求值得我们敬仰。在缺乏先进设备的上世纪,她将书里的科学方法结合当地瓜农传统种植经验,成功提高了西甜瓜的产量和品质。这种“因地制宜”的科研智慧,让我联想到自己在真菌细胞器基因组研究中的经历。例如,利用牛津纳米孔技术组装禾谷镰刀菌线粒体基因组时,核基因组数据的交叉污染显著增加了组装复杂度。为此,我系统性优化数据预处理流程,通过序列比对筛选,反复提纯数据,利用不同算法拼接序列,最终成功构建了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图谱。吴院士的经历启示我们:科研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的决心。
二、脚踏实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吴明珠院士始终以生产需求为科研导向。她主导研发的抗病品种“红芙蓉”,通过引入常规育种、辐射育种、杂优培育和优化栽培模式,实现了品质、产量和抗逆性的平衡。这一成果源于她对“产学研”全链条的深刻理解--既重视实验室内的基因筛选,又注重田间试验的适配性,通过与农民合作反复验证品种特性。
这一理念对我目前主持的“新疆优势特色作物与蔬菜有害生物绿防控关键技术研发”课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例如,在分析作物与蔬菜病害发生规律时,需结合新疆独特的气候条件与种植模式,而非简单套用其他地区的防控经验。科研的终极目标是为农业实际生产服务,唯有立足实践,才能做出“顶天立地”的成果。
三、聚沙成塔,为科技兴邦凝聚磅礴力量
《把甘甜献给你》多次提及,吴院士的成就离不开跨学科团队的协作。她善于整合遗传学、农艺学等领域人才,构建多维攻关体系。例如,为解决厚皮甜瓜品种在海南的种植难题时,她联合栽培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田间技术员,从品种选育、防病栽培到无土栽培全方位突破,最终使新疆哈密瓜在海南冬季成功种植,带动产值超400亿元。这种协作模式与当代科学界倡导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理念高度契合。
反观自身,我在“番木瓜抗棕榈疫霉病分子机制”项目中,也需整合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资源。团队协作不仅是分工,更是思想碰撞与资源共享。未来,我计划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搭建跨学科平台,推动甜菜病虫害研究从单一防控转向系统治理。
四、不忘初心,以科技守护绿洲农业
吴院士扎根新疆的初心源于对边疆农业的深切关怀。吴明珠院士说:“瓜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这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的“侠之大者”情怀,令人震撼。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的新成员,我深知新疆农业的独特挑战--农业生态区多、病害复杂、技术推广难。以甜菜褐斑病为例,其防控不仅需要分子鉴定技术(如专利“区分抗性品种的DNA探针”),还需结合当地种植经验设计可持续方案。吴院士的事迹激励我们:科研既要追求技术先进,更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让成果惠及田间地头。
五、创新赋能,在生物信息学时代续写篇章
今天的我们正站在生物信息学与人工智能革命的潮头。吴院士书中提及的田间观察、病原鉴定等传统方法,如今可与基因组学、机器学习等深度融合。例如,我在“苦楝素合成关键基因挖掘”项目中,利用转录组数据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显著提高了基因筛选效率。这种“传统+现代”的模式,正是对吴院士科研精神的继承与创新。
未来,我计划将细胞器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新疆甜菜种质资源鉴定,开发高特异性分子标记,助力抗病品种选育;同时借助多组学分析,解析甜菜与病原菌互作机制,为绿色防控提供新的防控靶点。吴院士的传记让我坚信:唯有融合前沿技术与田间实践,科研之树方能常青。
结语
她不仅是科学家,更是边疆农业的拓荒者。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的新生力量,我将以她为榜样,秉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信念,在甜菜病虫害综合防控领域深耕不辍。愿以吾辈之努力,守护边疆农业生态,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沙漠绿洲中生根发芽,在边疆盛开,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色彩。(植物保护研究所党支部 郝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