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珠传》读后感:瓜之甘甜苦中来

日期: 2025-06-18 浏览次数:

前日,我在一个购物群里看到有人说第一批西州密25号哈密瓜上市了。看到宣传图片里诱人的西州密25号,不禁食指大动,买了一个来吃。待将瓜洗净、切开、送入口中,西州密25号哈密瓜果然如广告上所言,香气扑鼻、果肉橘红、质地酥脆、甜美多汁,令人欲罢不能。许是读博的后遗症罢,我不由对西州蜜的选育过程产生了兴趣。于是乎,我在知网搜索栏输入“西州密25号”。一篇2012年发表在《中国瓜菜》上的题为“优质哈密瓜新品种西州密25号的选育”的论文映入了我的眼帘。该论文提到,西州密25号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以05-89为母本、02-17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哈密瓜类型甜瓜新品种;其中,02-17为1993年利用美国引入资源PI161375与皇后杂交、经多次回交固定而成的高代自交系,05-89是用红心脆与自交系00-46F5(MR-1、皇后、安农1号、辐射含笑、玉金香等亲本复合杂交高代自交系)杂交,经5年8代选育固定而成的高代自交系。看到这几个熟悉的品种,我猛然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拿出《吴明珠院士传》来核对。皇后、红心脆、含笑、玉金香,这不是正是吴明珠院士昔年精心培育的品种吗!原来吴院士当年含辛茹苦的付出,还在给我们提供着甜蜜。想到这儿,我对这位可敬的农业科技前辈的敬意不禁又加深了几分,同时,也更想了解吴老的平生事迹,于是我翻开了《把甘甜献给你-吴明珠院士传》。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橘红色的吴明珠院士肖像和草绿色封面,似乎是吴老的得意品种“红心脆”哈密瓜的果肉与果皮的配色。然后,我在封面金色字体的下方看到了浮雕出来的34个西甜瓜品种,例如皇后(新密1号)、金凤凰(新密28号)、风味五号、8424(早佳、新优三号)等。这些优良品种的育成无不浸润着吴老毕生的钻研、奉献、牺牲和心血。

纵观吴老波澜壮阔的一生,可谓筚路蓝缕、焚膏继晷、攻苦食淡、高瞻远瞩、高风亮节、伉俪情深。新中国成立伊始,她便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她在日记中写道“人生最美好的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随后,她向组织申请,与同学们一起奔赴条件恶劣艰苦的新疆地区。吴明珠初到吐鲁番地区开始调查西甜瓜品种的时候,面临着交通不便、语言不通、饮食不适应的巨大困难。然而,为了心中的西甜瓜事业,她学骑马、练维语、吃膻味大的羊肉,顶着风沙烈日、冒着被野兽袭击的危险,不辞劳苦地走访吐鲁番地区的每一个村镇,收集记录散落在百姓家中的西甜瓜品种。在此过程中,吴明珠还与当地瓜农积极交流种植技术,用自己的知识解决瓜农们遇到的生产问题,提高哈密瓜品质和产量的同时,也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最终,她收集到了100多份种质资源,整理出44个地方品种和一个野生种,建立了新疆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份西甜瓜种质资源档案,为后续育种工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我也去过南疆出差采样,尽管现在交通食宿相交70年前已是天壤之别,但是南疆的自然环境仍让比北疆要恶劣的多。难以想象,她和她的伙伴们是怎么克服如此巨大的困难才实现这一目标的。或许是为人民服务而艰苦攻关的崇高理想给予了他们力量,促成了这一奇迹的发生!读到此处,已经令我心潮澎湃,钦佩不已。

从1965年开始,吴明珠率领团队在吐鲁番开始向西甜瓜育种进军。期间,他们充分运用农家种的优良性状与辐射育种技术,培育出了“含笑”品种,保留母本“红心脆”优良性状的同时,克服其缺陷,为甜瓜产业提供了优秀种质。其后,为了加快育种进度,吴明珠亲率团队前往海南三亚,进行南繁。历经波折,辗转十几天后到达三亚。然而,彼时的三亚,湿热多风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相应政策不配套,对育种工作而言,极为不便。吴明珠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亲力亲为,找地、排水、平整、施肥、开沟、播种、授粉、观察记录。在她和团队成员的艰苦攻关下,第一年便收获了合格的种子。其后,每年冬天她都会前往海南进行南繁。他们孜孜不倦的钻研和夜以继日的奋斗结出了累累硕果,育成了一大批适合在南方热带种植的优质厚皮甜瓜品种,给当地瓜农带来了巨大的收入,极大推动了我国西甜瓜事业的发展。后来,她和团队成员又在上海育成了著名的“8424”西瓜,迄今扔供不应求,让我们能享有夏日吃瓜自由。

吴明珠每到一处,总是想着为当地农民培育高产优质的品种,她总是把人民装在心里,所作所为都是从人民福祉角度出发,始终在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令人五体投地。今后,我将以吴明珠院士为榜样,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全力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棉花植保一线的重大问题,力争为我国棉花事业添砖加瓦。(植物保护研究所党支部 尚哲明)

版权©2025 新疆农业科学院    ICP备案号:新ICP备12001581号-1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南昌路403号     邮编:83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