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入新疆的迷茫与困境
初到新疆,我满怀着对科研的热忱与憧憬,带着在拟南芥和大豆分子生物学领域多年积累的基础研究经验,投身到枣树研究的新征程中。然而,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在拟南芥和大豆的研究中,基因功能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完善的转基因技术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研究进程。但枣树研究的现状却截然不同。枣树基因功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基因的功能还未被揭示;不完善的枣树稳定转基因技术更是让科研工作举步维艰;果树嫁接带来的研究方法转变,也让我一时难以适应。这使得原本计划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的我,课题的推进却极为缓慢,我开始感到迷茫和无助。科研工作的困境已经让我心力交瘁,而考核压力更是时刻提醒着我时间的紧迫和任务的艰巨,焦虑和迷茫的情绪如影随形。直到我阅读了《把甘甜献给你——吴明珠院士传》,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科研的信心和热情。
二、吴明珠院士的精神指引
(一)以信仰为灯,照亮科研之路
吴明珠院士的一生,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科研的漫漫征途。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毕业后,她本可留在城市,享受优渥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然而,她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奔赴新疆,投身于条件艰苦的农业科研工作。这一选择,源于她内心深处那坚定的信仰——“把甘甜献给人民”。在新疆的土地上,吴明珠院士面临着诸多艰难险阻。戈壁滩上,高温肆虐,狂风时常席卷而来,科研资源也极度匮乏。但这些困难从未动摇过她的信念。她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科研一线,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每一颗瓜苗。为了培育出优良的甜瓜品种,她花费8至10年的时间精心培育每一个品种,在62年的科研生涯中,成功育成30余种甜瓜新品种。
从吴明珠院士身上,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导向。在面对困难时,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将困难视为成长的机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扎根土地,从实践中汲取智慧
吴明珠院士坚决拒绝“书斋科研”,她深知实践对于科研的重要性。她的科研之路,是从深入田间地头开始的。她走遍了300多个生产队,不辞辛劳地收集种质资源。每一块土地,每一株瓜苗,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发现了许多宝贵的科研线索。同时,吴明珠院士非常重视向维吾尔族瓜农学习经验。她虚心请教,将瓜农们世代相传的传统种植技术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进行优化和创新。这种跨文化、跨领域的学习与交流,为她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南繁北育”是吴明珠院士科研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创举。每年夏季,她在新疆进行育种工作;冬季则转战海南南繁基地。这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科研模式,充分利用了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大大缩短了甜瓜新品种的育种周期。
从吴明珠院士身上,我深刻地感悟到,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实验室的研究,而应该走出实验室,扎根土地。要从生产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通过科研解析问题的本质,最终在生产中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科研工作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三)以人民为中心,让科研成果惠及大众
吴明珠院士培育的瓜种,为新疆农民和国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新疆,她培育的瓜种让许多农民脱贫致富,涌现出一批甜瓜、西瓜致富村和镇,为社会创造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她的瓜种也让国人实现了“吃瓜自由”,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这充分体现了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重要性。
吴明珠院士的事迹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研应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科研工作者应该关注人民的实际需求,将解决人民的问题作为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科研成果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欢迎,才能真正惠及大众。
三、对自身科研工作的反思与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回顾过往的科研理念,我曾主要关注个人的成长与成就,致力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以此赢得同行的认可和职业上的进步。虽然这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的科研活动,但它却忽视了科研的根本宗旨和终极目标。确立以国家和人民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价值观,显得至关重要。科研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个人的荣誉和利益,更应致力于解决国家和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人民的福祉而努力。吴明珠院士便是这一理念的杰出代表,她舍弃了安逸的生活,扎根于边疆,专注于瓜类育种研究,培育出的品种帮助新疆农民实现了脱贫,让国人享受到了“吃瓜自由”。她的科研成果直接造福了广大民众,为国家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培养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
在科研的道路上,遇到挑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培养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并树立正确的困难观。从理论的探索到实验的验证,再到成果的转化,每个阶段都可能遭遇各种难题。在我的研究中,我遭遇了枣树基因功能研究不足和转基因技术不成熟等问题,这些挑战使得我的研究进展缓慢。然而,吴明珠院士的坚持精神极大地激励了我。她在新疆的科研工作中,面对着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科研资源,但她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坚守在科研的最前线。她投入数十年的精力,培育出了众多优秀的甜瓜品种,为我国的瓜类育种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实践在科研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研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生产和生活,解决现实问题。回顾我在实验室的埋头研究经历,我意识到了许多局限性。在实验室环境下,我们能够操控各种实验条件,获得理想的结果。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情况远为复杂,许多变量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此,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遭遇各种挑战。吴明珠院士的实践经验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反对“书斋科研”,深入田野,收集种质资源,向农民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她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实验室得到了验证,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承载着深远的意义。科研的终极目标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若科研成果无法实现有效的转化与应用,则科研活动便丧失了其核心价值。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推广科研成果,以促进其转化与应用。吴明珠院士培育的瓜种为新疆农民乃至全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这生动地展示了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的重要性。她的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瓜类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还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并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让“甘甜”在新时代延续
(一)传承吴明珠院士的精神
传承吴明珠院士的精神,在新时代科研工作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科研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挑战。吴明珠院士坚定的信仰、不懈的坚持、扎根实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就像一座灯塔,为我们在科研的海洋中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我要以吴明珠院士为榜样,将她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导向,坚定自己的科研信念。同时,要注重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为新疆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作为新一代新疆科研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吴明珠院士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疆的农业科研事业,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要以她为楷模,将个人的科研事业与新疆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我要积极培养和带动更多的科研人才。科研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接力。我要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的科研人员,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为新疆的科研事业培养后备力量。
(三)展望科研未来
展望科研未来,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研领域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吴明珠院士的科研成就和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我期望能够在枣树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通过深入研究枣树的基因功能和生长发育机制,培育出更多优良的枣树品种,提高枣树的产量和品质,为新疆的林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将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科研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我也将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科研经验和方法,拓宽自己的科研视野。
合上《把甘甜献给你——吴明珠院士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吴明珠院士的一生,是为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坚守初心、从一而终的一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科研的真谛和价值。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吴明珠院士坚定的信仰、不懈的坚持、扎根实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在科研道路上前行的方向。她让我明白,科研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人民、推动社会进步。(果蔬研究所党总支 陈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