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生态地理研究所综合楼,自治区农科院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生态地理研究所张道远研究团队进行学术交流。
张道远研究团队杨红兰研究员、靳娟博士介绍了该团队在干旱区野生植物抗逆分子机制、干旱区植物保育、抗逆基因挖掘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从新疆野生抗逆植物中挖掘了ScALDH21、Scoloist、EsDREB2B等具有抗逆、促生的基因,并且通过遗传转化导入棉花中,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及促生效果,自治区农科院郑巨云研究员介绍了本团队在抗逆内源基因挖掘方面取得的成果,对370份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旱、耐盐碱、耐高温、耐低温的综合评价,筛选了抗旱、耐盐碱、耐高温等资源材料,通过多组学整合分析,检测到了抗逆性状相关稳定的SNP位点,筛选到了抗逆相关的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及遗传转化,李雪源研究员介绍了功能性棉花品种选育重要意义,国内外功能性品种选育进展,棉花产业对功能性品种需求及团队在功能性棉花品种选育方面的进展情况,选育了源棉11号、源棉8号、源棉5号、新陆中78等不同功能性的品种,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双方一致认为,两个团队在品种选育,抗逆资源鉴定评价、抗逆基因挖掘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今后要加强双方的合作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自治区农科院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团队培育的源棉8号、源棉5号、源棉10号等优良品种,以其为底盘品种,对张道远研究团队挖掘的外源抗逆基因进行遗传转化,创制优异新材料,进一步提高底盘品种的抗逆性,培育综合性状优良、抗逆性更好的突破性品种,服务于我区棉花产业,为棉花高质量发展提供品种支持。(棉花研究所 郑巨云 王俊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