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基地

温宿水稻试验基地

日期: 2025-03-24 浏览次数:

一、基本情况

温宿水稻试验基地位于新疆温宿县托乎拉乡,距离乌鲁木齐1019公里,距温宿县城0.8公里,距阿克苏市8公里。原名新疆农科院温宿水稻基地,始建于1965年,由院粮作所、品质所、核生所等单位共同开展工作。1986年为新疆农科院核生所水稻试验基地。2008年经自治区编办批准,由米泉水稻试验站正式更名为新疆农业科学院温宿水稻试验站,隶属于新疆农业科学院直接管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14年与中国水稻所合作,挂牌设立“中国水稻研究所新疆温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站”,2016年被自治区外专局命名为“自治区水稻品种与推广引智基地”,2016年院县合作在新疆察布查尔县挂牌成立了“新疆农业科学院察布查尔县水稻试验站”, 2017年挂牌成立“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2012年以来连续10多年被院评为先进(或优秀)单位。

二、人员情况

试验基地原有编制6人,2012年12月编制调整为4人,现有正式职工3人,合同工2人、长期临时工1人,由原粮作所研究员在我单位担任站长1人。长期在试验站工作院水稻团队成员7人(作物所)。

三、职责任务

试验基地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区域与生产试验、原种繁殖与品种推广、技术咨询与科技服务、优质米中试与开发等工作。

四、科研设施

全试验基地占地面积45亩,属国有土地划拨(有土地证),其中建设用地10亩,试验田35亩,高标准示范田100亩(温宿县),在全疆水稻主要县市建立7个水稻示范基地,拥有办公室、实验室、种子库房、种子与米业加工车间、晒场、宿舍、食堂6600多平方米。拥有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食味计、砻谷机、精米机、叶绿素测定仪、恒温恒湿箱、光照培养箱等农用机械和米质分析器设备30多台件。

2015年立项实施财政专项项目“新疆农业科学院温宿水稻试验站综合实验楼改扩建”,改扩建建筑规格两层,总面积约516平方米实验楼一座。

2019年袁隆平院士倡议发起成立了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总部设在海南三亚、下设1个技术研究院、1个种业研究院,并在全国典型盐碱地生态区设立了华南、华东、西北、东北4个区域分中心及若干个试验站,分中心分别承担不同生态类型品种选育、耐盐碱水稻生理调控、配套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等工作。温宿水稻试验站承担“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2020年立项实施了财政专项“新疆农业科学院西北水稻耐盐鉴定试验站实验楼改扩建项目”,完成建设实验室360平方米、种子库房180平方米、耐盐鉴定池200平方米、实验台65米、新购置分析仪器6台(套)及试验田埂水渠硬化等,为我区开展耐盐水稻品种鉴定和选育,及区外科研院所来新疆开展水稻耐盐工作提供实验平台。对改良新疆盐碱地(不毛之地)、节约淡水量,增加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及“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及政治意义。

五、科研成果与科研项目

参加审认定水稻品种33个,获国家品种权保护3个,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编写水稻标准7个;编写水稻培训教材4部,选育出的品种种植覆盖率占全疆水稻面积85%以上,南疆95%以上。“十三五”主持和参加国家、自治区科研项目25项,合同经费800多万元。

六、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

2006年开始与新疆金丰源、禾旺种业等公司,开展了研发与合作工作,水稻实现了“育繁推”产业一体化,年销售稻种3500吨以上。

长期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农科院水稻所等科研院所和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陈温福、陈学庚院士、专家密切合作,以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出成果、出产品、出人才,推动水稻产业发展,打造务实高效科技创新团队为目标,建设成产学相研结合的专业性开放型基地。

版权©2025 新疆农业科学院    ICP备案号:新ICP备12001581号-1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南昌路403号     邮编:83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