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情概况

研究科室

当前位置: 研究所 -> 经济作物研究所 -> 所情概况 -> 研究科室 -> 正文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科室--早中熟陆地棉育种研究室

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2年03月18日

早中熟陆地棉育种研究室,现有稳定科研人员7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2人,科研助理1人;博士1人,硕士4人,学士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新疆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天山英才3人,农业部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1人,天山创新团队支持2项。

研究室首席专家李雪源研究员,国务院特贴专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棉花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部棉花专家委员会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国棉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棉麻流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新疆棉花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新疆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棉花学报》编委会委员。曾先后获得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新疆青年科技奖、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自治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等多项殊荣。

课题组围绕早中熟陆地棉品种遗传改良、种子性状鉴定和绿色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开展深化研究,在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创制、遗传技术改良、品种布局、良种良法配套、品质区划等方面开展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一些关键理论、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科技进步和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

已选育多类型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14个(新陆中4号、新陆中5号、新陆中9号、新陆中21号、新陆中42号、新陆中78号、新棉1号、新棉2号、新棉3号、新陆棉1号、新桑塔6号、源棉新13305、欣试518、新19075),累计推广面积4000余万亩。

选育新疆第一个中长绒陆地品种--新陆中9号,填补了新疆没有中长绒棉品种空白,为新疆棉花品种品质结构调整提供了核心技术。

选育出新疆第1、2个转基因多抗棉花品种--新陆棉1号、新桑塔6号,获得安全评价证书 5 份,填补了新疆转基因抗虫棉育种空白。研究工作缩小了新疆与国内外棉花育种差距。

选育了突破性优质机采棉品种源棉11号(源棉新13305)、新陆中78号,已列为自治区和兵团一主两辅主推品种,在生产中显著的提高了机采棉采净率、采收率和采收品质,为新疆机采棉发展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支持。

创造了亩产籽棉806公斤的世界纪录,提出基于光热特征的“高产塑型栽培种植技术”,“肥水温协同技术”,“棉花断花管理技术”,“四集中管理技术”,对实现棉花增产和集中成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发挥了科技引领作用。

首次明确了新疆棉花生态品质分布规律,提出了新疆棉花品质布局方案,并已应用指导新疆棉花生产,对新疆棉花生产、品种、品质科学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次开展了新疆自育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从表型、系谱和分子层面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全面系统的揭示了新疆育成棉花品种历史演变、遗传多样性、遗传基础,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

首次建立新疆自育陆地棉品种DNA指纹图谱及身份证,筛选出了适用于新疆棉花品种身份鉴别与纯度鉴定的核心位点组合,制定了新疆棉花品种分子检测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了新疆棉花品种 DNA 身份鉴定体系, 构建了新疆陆地棉品种的 SSR-DNA 指纹数据库,形成了棉花品种信息大数据,实现了品种管理数字化、便捷化和智能化,为新疆棉花种子市场监管执法、品种审定、品种保护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课题组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农业部、863、自治区科技厅各类攻关、重大专项、重点研发、成果转化、自然科学基金、产业体系等项目30余项。获得科研成果15项,获得省部级奖10项,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6项。主编棉花科普读物4册、主编棉花科普光盘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80余篇,SCI8篇,制定自治区级地方标准11项,主编著作8部,合著著作12部,选育多类型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17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1个。课题组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建有南疆、北疆三个棉花科研试验基地(新疆农科院库车育种基地、农一师十六团棉花育种基地、北疆玛纳斯早熟棉育种基地),建有棉花枯、黄萎病人工病圃和自然病圃40亩;建有标准化的盐池旱池4亩。

上一条: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科室--棉花生理生态与耕作研究室

下一条: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科室--油料育种与栽培研究室